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连生
[导读]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的长时间的心肌缺血
        王连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 浙江义乌 322000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的长时间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它是急诊的常见病症之一。将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利于短时间内迅速挽救该病患者的生命,优化其预后处理措施,加强治疗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文章主要讨论院前急救护理对心理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供参考。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
引言
        所谓院前急救护理,主要是在危重症患者入院前对其进行医疗救助与护理,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现场评估与呼救、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等,有不可预测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急诊的常见病症,近几年来发生率有所增高。由于该病有较高的致死率,起病急且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常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也会威胁到患者的健康〔1〕。传统常规护理方法尽管有一定效果,但其效果并不明显,院前急救护理相较于传统常规护理则有明显优势。将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对提高其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应当明确把握院前急救护理的规范程序与具体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急性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等的护理要求。
        一、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由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的长时间的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它是急诊的常见病症之一。该病从潜伏到有临床表现症状的时间较短,病情特别凶险,发生时常伴有多种并发症〔2〕。自新世纪以来,在我国该病的发生率与致死率逐年上升。当前,该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在该病发生初期,对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能够让该病的发生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据有关资料表示,不少该病患者在发病后一个小时之内会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初期的救治并不到位,从而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所以,有必要针对该病患者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马静、王宝海等人的研究表明,该病发生的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对该病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时,应当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高度关注,并给予患者以心理护理。
        二、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
        (一)准备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危重症,对该病进行治疗前,救护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救护现场,并丝毫不拖延地将患者有效转运至医院。所以,应用院前急救护理手段治疗该病患者时,应保证准备工作的全面性。在此过程中,救护人员首先应当保持和蔼的态度,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与积极的心理品质,掌握专业化的院前急救护理知识及相关技能〔3〕。其次,救护车上常规配备心梗急救药物,院前救护人员在接到急救中心出车指令后应该立即出动救护车,随车医生应该立即联系患者,确认患者具体位置,询问患者具体情况,安慰患者,同时告知救护车司机患者的准确位置,避免错过院前急救护理的黄金时间,尽可能为该病的后续救治奠定坚实的前期基础,从而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二)护理
        对该病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的治疗方法。因为该病的发生较为危急,伴有多种并发症,患者常会感觉到剧烈疼痛,所以受该病的影响,患者及其家人常会出于担忧、紧张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中。这时救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及其家人从这样的心理状态中快速走出来,变得冷静,并积极配合急救护理工作。急救护理过程中,救护人员联系患者后,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病情及患者所在位置等信息,同时以积极的语言安抚患者及其家人,稳定他们的情绪,表现出“一定会尽全力救治患者,需要你们配合”的情感。

当急救车出诊时,救护人员保持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家属进行简单地病情稳定救治,安抚患者放松心情,静心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同时通过沟通与交流保证患者有强烈的求生意志〔4〕。另外,着重强调家属不要表现出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要求他们对患者进行精神鼓励。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救护人员从患者病情入手实施吸氧、心电图检查、静脉通路建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注射葡萄糖等急救措施。当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后,迅速将其转运至医院。转运过程中,救护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明确了解其生理及心理感受,并以病情得到控制等积极语言消除其恐惧心理,建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三、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患者一般资料
        以某医院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年龄在54到76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没有听力、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障碍。研究方法采用对比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前者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后者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的方法。两组资料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这些患者在救治前大多有恐惧、焦虑、依赖、失望等消极心理,有乐观心理的患者仅在少数。
        (二)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情况
        通过焦虑评估量表来评估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的焦虑心理的改善情况〔5〕。评估方法如下:总分80分,小于50分的为正常心理,在50分到59分之间的为轻度焦虑心理,60到69分之间的为中度焦虑心理,70分以上的为重度焦虑心理。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来评估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的抑郁心理改善情况。评估方法如下:总分小于8分的为正常,在8分到20分之间的有小概率抑郁症的可能,在20分到35分之间的有抑郁症,总分大于35分的有严重抑郁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焦虑心理有明显改善,从护理前的平均73.3分下降为平均35.7分。另外,观察组的抑郁心理也有明显改善,从护理前的平均32.6分下降为平均11.4分。由此可见,院前急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缓解患者消极情绪有积极作用。
        (三)心理健康改善情况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状况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如下:0表示没有心理健康问题,3表示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达了严重程度,4表示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其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及饮食等心理健康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分值均小于2,如人际关系指标,观察组平均得分为1.66,而对照组则为2.38。
结语:对照组40例中,有22人的护理满意度为“满意”,有13人的护理满意度为“较满意”,有5人的护理满意度为“不满意”。观察组40例中,有29人的护理满意度为“满意”,有11人的护理满意度为“较满意”,总体满意度为100%。由此可见,应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龚春梅.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01):125-127.
        [2]罗美.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2):161-163.
        [3]陈琼容.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1):114-115.
        [4]刘丽,盛建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0):62-63.
        [5]张红娟.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06):1180-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