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曲光勋
[导读]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应用院前急救指导的治疗效果
        曲光勋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应用院前急救指导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抢救,41例观察组患儿进行院前急救指导,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开展院前急救指导,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院前急救指导;应用;小儿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作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多见于小儿,往往惊厥发生于高热12h内,多数患者后期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及阵挛性发作,部分患儿甚至表现为失张力发作、强直性发作。如早期惊厥患儿护理方式或急救措施处理不当,会引起惊厥持续时间长且频繁发作,较为严重情况影响患儿后续颅脑损伤、智力发育迟缓及智力障碍等。因此,对发生高热惊厥患儿,可早期院前急救中开展护理及应对措施。患儿家长通过实时开展急救指导干预,能取得满意成效。文章中通过对小儿高热惊厥开展院前急救指导效果进行以下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8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经过我院专业医师确诊;②无影响本次研究顺利开展其他疾病;③临床依从性高,能配合医护人员。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其他病变所引起意识障碍者。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0~5岁,平均( 3.46±0.88)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0~6岁,平均( 3.37±0.8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将患儿送至医院由医护人员开展常规抢救。
        观察组开展院前急救指导,患儿家长电话指导开展急救处理,病情发作指导患儿平放并头部偏向一侧,对出现口吐白沫、处抽搐症状及时清理,维持呼吸道通畅。更换宽松、舒适衣物并放松肌肉,电话指导家长在口中放置包裹汤勺,避免咬伤舌头。发病过程中依据高温情况可采取物理降温,选择湿冷毛巾置于额头,若出现抽搐现象,应按住患儿四肢并固定,维持一定力度,避免大声呼叫或摇动患儿。整个急救应有条不紊完成整个抢救,尽量缩短抢救时间,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舌咬伤、误吸、脑损伤、高热惊厥再次发作。
        (2)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满意度进行评分,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分为以下三个标准:满意( 80~100分)、一般( 60~79分)、不满意(≤59分),(满意+一般) /例数× 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开展数据计算软件为SPSS 19.0,检验结果表法为“ x2”、“ t”, 计数资料表示为“ %”、计量资料表示为“±s”。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由表1 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5.12%)要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5.37%),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7.32%)要低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组间比较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热惊厥特点为起病急、病情凶险及并发症严重,作为一类临床危急重症,多见于小儿时期。造成小儿高热惊厥发生主要因素为小儿脑部发育尚不完善,当伴有高热惊厥期间,患儿同时表现为骨骼肌收缩、高热及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影响患儿正常身心发育。因此,治疗开展中,若不及时开展合理措施干预,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部分严重患儿甚至表现为脑损伤,影响患儿智力水平。因此,当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但往往送医过程中,因高热惊厥时间过长,小儿出现舌咬伤、误吸等症状,影响预后及威胁生命。文章中通过院前急救指导家长开展有效措施干预,减少对患儿造成损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病情预后起着重要临床意义。
        文章中提到,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开展院前急救指导工作,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指导家长早期开展抢救,通过置于平卧位,头偏一侧,减少呼吸道误吸事件发生,期间口中放置汤勺能避免舌咬伤发生,当处于高热可采取物理降温形式缓解高温状态,若出现四肢抽搐及时做好防护,以降低误伤事件发生率,后续并及时送医或等待救护车。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干预下,能节省抢救小儿时间,对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起着重要临床意义。通过院前急救指导工作开展,整体护理满意度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院前急救指导中医护人员电话指导家长合理开展抢救,不仅与家长之间交流增多,同时抢救干预中家长实时参与其中,抢救干预中并不断安慰家长保持镇静,做好一定心理干预,提高家长救治信心。抢救期间护患之间沟通交流加深,能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对改善小儿预后起着重要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小儿高热惊厥治疗中开展院前急救指导,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蓝侦舰,咸思仪,韦柳梅.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9):33-34.
[2]朱丁贤.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8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