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多普勒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韩会德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多普勒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韩会德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山东 济南  250132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多普勒彩超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一时间段内50例健康者,两组受试者均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对两组受试者的下肢血管情况及下肢内各血管内径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下肢血管正常率低于对照组,下肢血管有斑块率、狭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下肢血管闭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普勒彩超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多普勒彩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
        引言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近几年,随社会发展,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也呈日益升高的迹象。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将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将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生存质量,威胁生命健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又被称为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肢酸胀疼痛、麻木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间接性跛行,影响正常行动,如果患者仍未采取治疗,随病情发展将增大截止的风险。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时了解病情,可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我院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色超声技术诊断,获得明显实效,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为41~66岁,平均年龄(52.4±6.4)岁。对照组为同一时间段内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为37~68岁,平均(51.9±7.3)岁。两组性别和年龄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所有人员都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设备型号:阿洛卡Prosound75、日立HivisionAvius;探头频率设定为3~10MHz。进行检查时,受检人员分别呈俯卧姿势、平卧姿势,让下肢完全暴露,首先选择足稍外展位时,以腹股沟作为扫描起始位,按以下顺序进行扫描: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然后选择足稍内展位,以收体位实施扫描,扫描胫前动脉、足背动脉。最后,让患者呈俯卧姿势,同时抬高踝关节30°,对腘动脉、腓动脉、胫后动脉进行扫描,对血管走势、血管腔充盈状况进行探查,判定以上动脉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并判定是否产生斑块,一侧或双侧下肢动脉产生斑块,代表斑块阳性,双侧都是没有产生斑块,代表斑块阴性。
        2结果
        2.1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对照组斑块、狭窄和闭塞情况均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下肢血管内径情况同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其对患者的生活会产生持续且长远的不利影响,并且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也较多,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以缓解病情与防控并发症为主,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案。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现象并对患者的肢体活动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要减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害就必须加强早期治疗与预防。为此,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就十分必要,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对于及早发现下肢血管病变与采取干预措施具有直接影响。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出现斑块、内—中膜出现增厚现象而导致血管变窄,待病情进一步发展后会出现组织缺血或血管闭塞等现象,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常规病理学方法不仅诊断的成本较高、时间耗费较长,而且诊断过程中患者对患者所形成的伤害也较大,因此,临床上患者一般不愿意进行病理学检查。随着超声技术尤其是彩色超声技术的发展,借助超声进行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认可,该方法的便利性较高且具有较好的时效性。彩色超声检查主要是将声波发射到患者下肢内部,而声波进入到体内后会受到不同物质密度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回波信号。医务工作人员则根据这些回波信号来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现象以及对下肢血管病变的程度进行判断。近年,糖尿病患者病人数年增多,且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的典型病症,我国糖尿病综合患病率为11.5%。针对下肢血管病变来讲,其又被称之为外周血管病变,是一种由糖尿病所引起的典型大血管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为此病基础性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对于其发病机制而言,即血脂代谢异常,造成血液当中的脂蛋白水平,呈现低密度增高,且餐后血脂水平也出现异常升高。需要指出的是,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影响,总胆固醇逆转会随之降低,从而增加动脉内的中膜厚度,最终形成动脉硬化斑块。伴随病情的持续进展,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血管腔狭窄,并且还会对局部血供造成影响。在此病早期阶段,其临床症状、体征并不明显,一些患者在体检时被发现,还有患者因病情加重,而出现典型症状体征(如运动障碍、局部疼痛、麻木等)而被发现。受种族、国家等因素影响,此病发病率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从总体上而言,其发病率维持在6.2~36.2%之间。此病的发生与进展,可能与高血压、吸烟、年龄等因素之间,有紧密关联。此病若未能及时治疗,会严重损害患者健康,严重者会引起下肢缺血性溃疡等。对于糖尿病伴下肢血管病变,能够尽早发现,就能够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诊断手段就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它可以快速完成诊断,操作简单,不会给患者造成创伤,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受检员人员下肢动脉血管管壁的厚度进行精准判定,可以探查到血流异常部位,对血管腔的血流状况进行评估,并求得血流阻力指数,对血管内膜、动脉硬化斑块与血栓情况进行有效探查。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检查发现病灶局部有狭窄血流,同时峰值流速异常上升,还发现血管壁变厚,内膜回声不均匀,动脉管腔变窄,发生扭曲,其频谱为单相波,血管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峰值异常通过,同时其加速度/减速度也比正常水平要高。
        综上所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应用彩色多普色超声技术进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晓云.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9,6(44):201-202.
        [2]朱明火.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0):40-41.
        [3]刘萍.彩超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8):71-72.
        [4]李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9,38(20):178-179,182.
        [5]陈海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5):215-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