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启超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肺病科 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
作为我国临床创新研究的新型药物,中药注射剂一直是临床应用率较高同时在人体起效相对较快的一种药物,近些年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研发其效果能很好的中和西药的强烈反应,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此药也并非完全温和,其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同样也渐渐引起了医疗人员与治疗居民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引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分析,在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对医护人员加强管理,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减轻相关症状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中药 不良反应 药物影响 临床护理
引言
与传统中药相比,中药注射剂通过静脉给药方式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和药理作用效果,现己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感染疾病、肿瘤和危重疾病的抢救治疗中。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其质量标准、工艺与纯度等分析,有关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逐年增多。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频繁出现,引起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重视。
一、中药注射剂使用不良反应概念
根据我国最新颁布的药物不良反应监管法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不良反应进行意义判定,可得出中药注射剂使用前经查验属于合格产品,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若出现了与药物作用目的无关的有损人体健康的相关反应和意外,判定为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在使用后,所产生的毒性作用、变态反应、后遗症、继发性疾病,导致畸形、突变、致癌等一系列皆为不良反应明显发生指征。
二、中药注射剂使用后常见不良反应
2.1过敏反应
服用中药注射剂后常见的过敏反应主要为皮肤和附件损害,少数患者有全身性反应。常见的主要提升有皮炎、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痉痒、药疹等,患者有时会出现皮肤黏膜溃疡,例如口腔溃疡,由此导致寒战、发热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与中药制剂中常用的活性成分和因其相关杂质种类繁多且容易相互作用有关。例如,中药注射剂成分中有些药物含有较多糖分与蛋白,此种大分子物质本身有免疫原性,会诱导免疫反应发生,而且除药材类的因素外,有些辅助材料使用后也有不稳定性,容易降解,生成许多杂质导致过敏源反应发生。
2.2呼吸系统损害
产生呼吸系统损害,主要是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相关物质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所容易导致肺水肿、哮喘和呼吸困难等情况发生。站在导致呼吸系统出现损害的不良反应角度上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分析结构发现,其中成分导致呼吸系统受损的发病率占据第二名,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生理机能本就随着年龄逐渐下降而出现多种功能退行性病变,呼吸系统更易损伤。复方康香中药注射液与临床中使用主要针对小儿人群治疗期病毒性脑炎或者成年人的急性脑梗死、肝性脑病肺炎性中毒脑病等。
2.3消化系统损害
消化系统也是次要使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者消化不、,呕吐、轻度腹泻,重者有消化道出血、腹痛不止等。有临床学者对中药注射剂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在注射用参麦冻干粉和参茂注射液长期毒性实验中。剂量调整至高剂量与中剂量组的动物,其肝脏、脾脏等系数显著增加,有少数患者有腹腔性粘连效果可见不良反应与剂量高低相关性明显。另外,肝脏损害也是属于消化道系统损害的常见表现之一。
2.4心血管循环系统
服用中药注射剂后,有些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休克、房颤、心律失常、血压骤升骤降、休克,胸闷,脉搏细弱、静脉炎等体征,此些都隶属于用药后的心血管系统循环不良反应。对于心肌缺血性的改变,临床需及时用药。另外,舒血宁注射液使用后可以改变血液粘稠性,增加缺血区的流血量,以此来改善心血管循环障碍疾病。
三、中药注射剂使用不良反应的影响
3.1自身因素
(1)我国地域辽阔所包含的中草药成分原料也相对丰富,很多地方的气候适合种植中药材,且因为不同地区对于中药的种植方式、土壤培育以及气候变化有所不同,因此市场上的很多药材普遍存有农药残留、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和重金属过高等问题。再加上有些中药材的处理厂家为供应市场需求,并未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药材,材料选取部位不同,炮制方法与加工策略接存在差异,因此最终影响了药物与临床使用后的最终的质量和作用影响。另外组成中药注射剂其所用原料大部分含有高分子杂质、酚类、杂蛋白等,属于化学性质的部分相对活泼,其成分组成复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性较高。中药注射剂含有的动物蛋白,植物蛋白以及相关杂质。均有可能产生完全抗原性,激发身体的免疫机制反应,导致个别过敏现象发生。
(2)若要保证中药注射剂使用稳定性需从加工方式开始,首先排除物化分析。但对于其要基本上而言,本就具有多种理化特征,其中还有的有机酸、生物碱,黄铜等都能起到作用。这些成分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贮存中容易发生各种化学及物理反应,从而产生沉淀、变色、浑浊等现象,最终影响中药注射剂质量。此外,生产中药注射剂时所使用的吸附剂、溶剂等大都未进行配伍实验及制剂稳定性研究,这也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分析。
3.2患者的个体差异
中药注射剂使用后在患者体内代谢时受到其病理生理、年龄、性别及机体状态的影响,不同的个体对中药注射剂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对于自身为过敏体质或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而言,使用药物时所出现的过敏反应往往与药品质量及药物使用剂量没有关系。对于婴幼儿而言,此时期的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较快,但是其肝脏、肾脏等代谢器官并未发育完全。对于年老体弱的老年患者而言,此时期的患者内脏器官大都有功能衰退的现象,老年患者的药效闽值均变窄,对药物耐受性和敏感性与青年人士有明显不同,中药注射剂容易蓄积在体内,从而引发不良反应。
3.3联合用药
临床人员为帮助患者达到康复治疗目的,通常会选择联合用药方式来增加药物有效性。但是在使用联合用药法之前,患者及部分医护人员并未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或者相关联合用药文献,或者在联合用药时对说明书中所提及的药品配伍禁忌没有保持高度警惕,从而发生联合用药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在配伍禁忌中明确指出的清开灵注射液不能联合用药的有青霉素类药物、硫酸庆大霉素、氨茶碱、肾上腺素等,与双黄连注射剂不能联合用药的有氨基昔类、β内酞胺类及哇诺酮类抗生素。
3.4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临床工作中输液配药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查看中药注射剂及溶媒的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对光震荡有无沉淀、浑浊、变色、絮状物等,药物抽吸时需使用独立的注射器,不可与其他药物混用,输液时,药物所处和温度和湿度也要适宜。严禁在家中进行输注中药注射剂,因家中不具备药物过敏反应后抢救的药品和抢救条件。
3.5用药过量、药浓度过高
在临床及生活中,患者为保证药物疗效,加速病情好转,盲目加大剂量,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此情况在患者首次用药时较为明显。其次,患者在首次用药时为尽快将药品输完,私自调快滴注速度,致使患者在短期内输入了较大剂量的药品。例如在使用红花注射液时,其说明书中明确提出首次用药时应选用最小剂量,慢速滴入。
四、加强护理措施的方法
4.1加强医护管理
医护人员用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ADR史和家族ADR过敏史,并协助患者筛选致敏陛低的药品,减少ADR发生隐患。医生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辨证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剂量、适应症和疗程。护理人员在滴注时应注意慢速滴注,根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较早的特点,护理人员要在滴注1h内加强巡视,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2加强用药监督
中药注射剂从入院入库直至发放到患者手中,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药师层层把控,防止药物损坏,同时加强中药注射剂从采购到储存、验收、调剂的相关管理。对中药注射剂的处方严加审核,发现配伍、用法用量、辨证、重复用药等方面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对不合理的处方有权利拒绝调配。对于出现不良反应较多的中药注射剂,应上报药事委员会,停止使用或改用其他同类药品。药师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识别水平,加强协调沟通能力,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
4.3加强患者用药安全教育
加强患者安全用药教育,改变中药无毒的偏见,无论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严重性,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中药注射剂己经从各个方面有别于传统汤剂,中药注射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在注重中药特性的同时,更应强调其“注射剂”的概念,注重药物使用安全的原则。
4.4重视患者个体差异
由上所述而言,中药注射剂使用后,这过敏反应和不良反应成较多,通常认为有过敏体质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这次反应者占据所有不良反应25%,因此在于患者用药前应严格询问过敏史是否是否为过敏体质者,必要时可作皮肤试敏,对于小儿人群、机体抵抗力差者以及老年人这三类患者用药需谨慎。
4.5注重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须告知患者所用药物有可能产生的不适症状,指导患者不要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并讲清输液时的注意事项。一旦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力求把患者调整到最佳用药状态,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达到或尽可能达到舒适状态。
结束语
总之,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的规定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唐志芳, 梅全喜, 杨光义,等. 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 019(008):1013-1016,1020.
[2]周秀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006(053):63.
[3]任红, 汪立梅.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策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035(033):2598-2601.
[4]许月影, 金映雪, 梁健平.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应对措施的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013(010):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