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评价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管慧琴
[导读]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评价
        管慧琴
        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 上海  201600

        摘要:目的:探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评价。方法:入选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各50例,观察组在药学服务指导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未进行药学指导,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药学服务指导下实施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使用药合理性得以提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药学评价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类典型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镇痛解热等作用,在临床众多指南中[1],将阿司匹林列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同时也是抗血小板基础性药物之一,能够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如冠状动脉硬化所致脑缺血、心肌梗死等等,均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其具有极高发病率和复发率[2],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严重影响患者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目的在于探究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药学评价,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均符合阿司匹林用药指征;(2)患者和家属均知情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严重肝肾损伤者;(2)排除对阿司匹林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者;(3)排除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者。
        观察组年龄58岁~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67.51±1.54)岁,其中男35例、女15例;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4±1.65)年。对照组年龄59岁~77岁之间,年龄平均值(68.22±1.31)岁,其中男36例、女14例;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31±1.55)年。两组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给予其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73209;生产企业:河北瑞森药业有限公司),每日一次、每次一片,每片100mg。
        观察组在药学服务指导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治疗过程中对由药师参与患者用药服务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患者的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用药指导,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和记录,根据药学原理指导用药,并注意观察用药不良反应,每2周开展一次药学评估,调整给药方法、剂量和时间。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效果。
        血小板抑制率[3]: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4天采集患者血样样本,采用血栓弹力图对患者血小板抑制率进行检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将2毫升静脉血抽取,并在120分钟内给予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仪实施检测,将血样全血注入直至真空采血管中,并在图仪检测器通道中将氯化钙钠管血样注入,在通道2、通道3、通道4中将肝素管注入,最后采用二磷腺苷诱导剂、花生四烯酸诱导剂对患者血小板抑制率进行检测,其中0.5g/L为花生四烯酸诱导剂。
        疗效判定[4]:在治疗完毕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下降直至46%-100%、可以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下降直至20%-45%,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情况,患者甚至发生病情加重情况,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下降呈现小于20%,视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结果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血小板抑制率变化情况的对比

2.2分析治疗效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分析治疗效果(n;%)

2.3对比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表3: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临床对于冠心病患者一般均实施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上述治疗方案主要考虑到脑组织供血障碍、脑血栓为诱发患者疾病的因素。而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药物等上述抗血小板功效已经得到临床认可[5-6]。但是需要对安全性、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研究显示,临床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说法、也无准确的评价准则。
阿司匹林能对血液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对血栓形成进行阻滞,同时还能对血小板功效进行抑制,而氯吡格雷能通过对血小板受体结合和二磷酸腺苷进行结合产生抑制,从而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具有显著功效。上述两种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广泛应用[7]。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是一种可以从血小板聚集、纤溶、凝血等多个方面实施动态监测的仪器[8],一般应用在肝移植手术中,通过对输血情况科学指导,取得显著效果,通过将血栓塞AA生成进行降低,对血小板ADP受体生成途径、血小板活性因子PAF进行抑制,均能将血小板抑制率显著提高。抗血小板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学的进展标准,而目前的抗血小板药物只能对血小板激活的部分通路进行抑制,而对于其他途径无显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通过采用现有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时,能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更为广泛的抑制效果[9]。同时还能对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从而降低并发症,克服由于抗血小板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上述均为以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可进一步进行探究,分析上述的各项原因,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根据临床研究报道显示,阿司匹林若使用不当,易诱发较多不良反应,若该药物在长时间低剂量维持用药,易导致人体胃肠道负担加重,进而引起较多应激反应,诱导神经系统局部感染、凝血障碍的发生,其中胃肠道常见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等,甚至形成呕血、长效性腹痛。而通过在药学服务指导下用药,能够使抗血小板用药的合理性得以提高[10],能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在本次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药学服务指导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且能够提高血小板抑制率,保证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过在药学服务指导下实施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尹晶,汤天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及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2):248-250.
[2]吕倩文,白锋.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2020,15(6):835-838.?
[3]Zhang X G , Zhu X Q , Xue J , et al. Personalised antiplatelet therapy based on pharmacogenomics in acute ischaemic minor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BMJ Open, 2019, 9(5):e028595.
[4]吴东林,习玲,杨婧, 等.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8):1210-1212.?
[5]郭平平,陈晓霞,王晓蓉, 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抵抗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9,27(3):321-328.
[6]邹纯才,鄢海燕,王莉丽, 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瓜蒌阿司匹林配伍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8):1654-1659.?
[7]马晓娟,高洁,刘佳, 等.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及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40(4):513-516.?
[8]于淑红,赵欣,高德珍, 等.血栓弹力图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J].中国医刊,2019,54(8):871-874.?
[9]Schmidt A C S , Steg P G , Yeh R W , et al. Interrup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in Six Months After Coronary Stents (from the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Stud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9, 124(12):1813-1820.
[10]王宇平,郭金成,苏平, 等.银杏酮酯联合常规抗血小板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应用价值[J].世界中医药,2019,14(7):1892-18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