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静 范玉玲 陈小芳 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患儿中的效果。 方法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行为矫正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启智治疗仪训练等方法进行综合康复干预。结果 35例患儿,20例痊愈,15例明显好转,总有效率100%。结论??合理的综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患儿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患儿;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综合康复;体会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为主要特征。ADHD的发生率较高,估计占儿童的3%~6%。我国学者调查发现,男童发生该障碍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女童,男女比例为4:1~9:1。冲动多动问题、学习问题和品行问题是ADHD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ADHD三大核心症状:1.注意力缺陷,2.多动,3.冲动。这些症状往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于是,ADHD的综合康复治疗在当今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采用了临床药物治疗结合综合康复的治疗对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的患儿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童康复治疗科于2019年5月-8月共收治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患儿共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在4-12岁,平均年龄7岁;均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较多小动作,上课不能认真听课,自控能力差,易激惹。对人无礼貌,倔强,喜欢冒险等症状。
1.2?诊断标准 在最新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诊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须同时包括A-D:A: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干扰了功能或发育。B:注意障碍或多动—冲动的症状在12岁之前就已存在。C:注意障碍或多动-冲动的症状存在于2个或更多的场合(例如,在家里、学校或工作中;与朋友或亲属互动中;在其他活动中)。D: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这些症状干扰或降低了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的质量。E:排除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地解释(例如,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分离障碍、人格障碍、物质中毒或戒断)。
1.3 方法
1.31 药物治疗 兴奋剂:哌甲酯和安非他明。
非兴奋剂:阿托西汀,安非他酮,胍法辛和可乐定。哌甲酯和安非他明副作用小,是治疗ADHD的首选药物,但如果担心药物滥用、转移,或者反对用兴奋剂,可选用非兴奋剂。
1.32 行为矫正疗法 针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设计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改善患儿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不良行为等。通过奖赏、表扬等方式使患儿良好的行为得到持续的正强化。当患儿出现不良行为时,用隔离法或者消退法等方法减少不良行为的产生。
1.33??感觉统合训练 多数研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是导致患儿ADHD的重要原因,所以感觉统合训练成为该类患儿干预的主要手段之一,至今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该训练方法主要以儿童为主导,尽可能采用合作/竞赛形式与其他儿童以同伴助训式,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1.34??听觉统合训练 适用于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患儿。听觉统合训练的功效非常广泛,通常在训练后数周或数月后出现,也有的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每次训练3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每天训练1到2次,两次之间间隔必须3个小时以上。一个疗程内必须每天训练,如有原因需要暂停,暂停时间不能超过3天,超过3天则需要重新开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3到6个月。
1.35 启智治疗仪训练 利用启智治疗仪训练器里面的注意力相关的训练内容,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每天1次,每次持续30分钟。10-15次训练为一个疗程。
2 结果
35例ADHD患儿经过3个疗程的住院药物治疗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后,半年后回访或来院复查,有20例有注意力缺陷和多动冲动状态的症状均消失,其状态趋近于正常同龄儿童;有15例仍有轻微的注意力不集中,需继续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
3 讨论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的患儿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遗传、自身发育缺陷、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由于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的患儿其症状严重影响了成长、上学以及生活。所以,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治疗的方式不局限于药物治疗,综合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通过这35例的个案观察,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患儿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在这期间,需要其责任康复治疗师通过系统的评估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案并进行严格实施。家属对方案的参与以及课后对训练内容的温习及泛化。双方共同参与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会来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梅,李翠萍.儿童多动症的治疗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8,29(8):66.
【2】叶微.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干预措施[J].求医问药,2012,10(11):1013.
【3】王和平.特殊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07-217
【4】张道龙.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