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颂
泰安慈恩老年病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2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之间收治的5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4例脑卒中患者经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转的患者43例,治疗有效率为79.63%。结论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骤且变化快,故治疗时应立刻辨证其类型,再行合理治疗,使病情能够有效控制,防止疾病加重。
关键词:中医内科;脑卒中;辨证施治
脑卒中(STROKE) 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中风叉名脑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的病征。也有未见昏仆,仅有嘴斜不遂者。本病多因优思恼怒,饮食不节,饮酒过多,劳累过度等导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逆乱而发病。病机主要为内风旋动,夹痰夹火,瘀阻脉络,蒙蔽心窍而常见。以阴阳偏胜,气血逆乱为本,风火交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为标,形成了本虚标实或上盛下虚的证候。临床上根据其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有中经络和中脏时之分。而中脏腑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别。其治疗方面则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一【辨证治疗】
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临床表现:手足麻木,肌肤不仁,或突然口眼煥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痿痛等症。舌浈苔白薄,脉象浮弦或弦细。立法:活血祛风,通经活络。主方:大秦艽汤(《紫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加减:半身不遂日久者,可加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僵蚕;痰湿重者,可去地黄,加半夏、瓜蒌;如无内热者,可去石膏、黄萃。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临床表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眠多梦,腰疫腿软。寒然发生手足麻木,口眼焕斜,语言不利,半身不谨。舌质红,苔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细而数。立法:滋养肝肾,平熄内风。主方: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加减:痰盛者,可去龟版,加胆南星,天竺黄;心中烦热者,可加生石膏、黄芩;头痛重者,可加生石史明、夏枯草。
3.痰热睛实,风痰上扰
临床表现:突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斜,便干秘结,或头晕痰多,舌謇,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偏瘫侧脉多弦滑而大。立法:清热化痰通腑。主方:星蒌承气汤(验方).
加减:本方之硝黄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一般在10~15克左右,以大便通痰热除为度,不可过量久服,以免伤正气:头晕重者,可加钩藤、珍珠母。
中脏腑:
1.闭证
阳闭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以上为闭证的一般症状。并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立法:辛凉开窍,清肝熄风。主方:先用至宝丹(《和剂局方》)或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J1粒灌服以开窍,并用羚羊角汤((医醇剩义》)加减,加减:痰盛著,可加竹沥、胆南星、天竺黄;兼有抽搐者,可加全蝎、蜈蚣。
阴闭
临床表现:除闭证的一般症状外,还有面白唇黯,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诞壅盛。舌淡苔白腻·脉象沉滑或缓,立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主方:光用苏合香丸(《和剂局方准)-粒灌服以开窍,并用涤痰汤(《济生方》)加天麻,僵蚕,石菖蒲,郁金。
2.脱证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尿遗,肢冷汗多,肢体瘫软,舌痿,脉细弱或微而欲绝,立法:扶正固脱,益气回阳。主方:参附汤((妇人良方》)加味急煎灌服。加减:汗出不上者,可加黄芪、龙骨、牡蛎、山英肉、五味子:阳气回复后,又见面赤足冷,虚烦不安,脉微弱或脉大无根者,可用地黄饮子加减。
后遗症:
1.半身不遂
(1)气虚血瘀,脉络痹阻
临床表现:漶肢痿软无力,纵缓不收,面色萎黄,口眼蟥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或肢体麻木,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淡紫暗或有瘀斑,替白,脉细涩或弱。立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加减:上肢偏废者加桑枝、桂枝;下肢软弱无力者,加川断、牛膝、桑寄生: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口眼媖斜者,加白附子、南星、僵蚕,葛根;肢体麻木者,加乌梢蛇,蜈蚣;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峭、山萸肉.
(2)肝肾亏损,筋骨失养
临床表现:患肢偏废不仁,筋骨痿软,足难任地,伴见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面赤唇红,舌喑不语,舌质红暗,苔少,脉弦细。立法:滋补肝肾,壮筋起痿。主方: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加减,或虎潜丸((丹溪心法》)加减。加减:阴虚内热者,可去附子、官桂,加首乌、黄精;肢体偏废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龙、蜈蚣、桑枝;血瘀较重者,可如丹参、鸡血藤、桃仁、土鳖虫。
2.言语不利
临床表现:舌欠灵活,言语不清,或舌暗不语,舌形多歪偏,舌质正常或紫暗,舌苔或薄或膩,脉象多滑,本证可单独出现,亦可同半身不遂兼见,或伴神志障碍。立法:祛风涤痰开窍。主方:解语丹(《医学心悟》)加减。加减:病邪偏于脾者,可加苍术、半夏、陈皮;病邪偏于心者,可加珍珠母、琥珀;病邪偏于肾者,可用地黄饮子加减。
【其它疗法】
1.体针
半身不遂:取手足阳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病侧穴,即“补健侧,泻患侧”的治法。上肢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口眼媖斜:取手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初起单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闭证: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或点刺出血。取穴: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脱证:取任脉经穴关元、神阙(隔盐灸),用大艾炷灸。
2.头针
选对侧运动区为主,并可配足运感区;失语者,选用语言区。争取早期治疗,一般以脑血栓形成效果较好。
二 结果
本组54例脑卒中患者经中医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或好转的患者43例,治疗有效率为79.63%.
三 结语
脑卒中属危急重病,临床极为常见。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合理辨证施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合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途径之一,临床应充分发挥中药的优势,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针剂和中成药应用于临床,配合针灸、康复疗法等治疗,从而取得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惠琳莉,董菲.中医辨病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价值评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9):2-2.
[2]赵春丽.基于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护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0):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