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秦新凡
[导读] 从2003年流行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到2020年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于这两种疾病均具备一定的传染性,且传染性极高、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高,因此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因素
        秦新凡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临溪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9100
        摘 要:从2003年流行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到2020年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于这两种疾病均具备一定的传染性,且传染性极高、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高,因此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因素。如据统计,截止至2003年8月16日,在所有患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患者中,医护人员便占据了约有20%,此外,在天津、广东等地,其单个地区的感染率已经达到了46.00%以及34.00%。除感染性较高的爆发性疾病外,在常规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例如在对患有艾滋病病人的急救时,如碰触到病人的血液,医护人员就需要进行长达一年的医学观察。因此,介于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因抢救等问题导致自身受到严重伤害,为了保障医护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伤害是否应纳入职业病伤害,是否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障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将对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医院环境;职业危害;防治对策;综合分析

1.医院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和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1.1.1 细菌危害
        在风险因素中,最常见的便是细菌感染。常见的有结核杆菌、门杆、淋球菌等。上海市曾对十余家医院的一千多名消化科医务人员进行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常见的细菌危害包含了“结核杆菌”、“门杆菌”以及“淋球菌”等[1]。为了确定细菌对医护人员的具体伤害,在上海市的十多家医院中,曾对一千名左右的消化科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项目包含了“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而根据“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一千多名医护人员中,从事“内窥镜”操作的医务人员“幽门螺旋菌”感染率最高。
1.1.2病毒
        除近期广泛引起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外,最常见的病毒危害还包含了“乙型肝炎病毒”以及“丙型肝炎病毒”等。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在对B市某家血液中心的58名医务人员进行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结果中,有38名医护人员呈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国,呈现“急性乙型肝炎”症状的有3名医护人员,呈现“慢性肝炎”症状的有21名医护人员[2]。在对近年来人类整体的免疫缺陷病毒的普查分析中,也可以明显得知乙型肝炎病毒整体具有一定的增加的趋势。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不光在我国,其也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中具有广泛的关注性。在2018年的整体普查中,美国就有接近5800名患有艾滋病的医务人员。在这5800名患有艾滋病的医务人员中,因职业原因导致感染的医护人员就有29名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如医护人员自身的皮肤处于暴露状态,就极容易沾染上患者的血液,从而引发感染。
1.2 物理因素
        为了提升医院整体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我国医院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诊疗仪器。在这些诊疗仪器中,通常会采用不同检测方式,而不同的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性”。

在“辐射危害性”中,“B”射线以及“r”射线是最常见的。其主要在于医院的“放射治疗科”、“核医学科”、“心血管血液动力学科”等。
1.3心理因素
        由于医护人员需要救治大量的病人,而很多病人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很多病人会出现死亡、医疗纠纷等,医护人员很容易在后续的工作中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3]。出现“高度紧张”、“敏感易怒”的精神状态。很多医护人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无法有效处理,造成整体的不良效果。久而久之,出现恶性循环,加深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理解,为后续的医闹纠纷埋藏了隐患。
2.控制与预防措施
2.1加强监测和监督工作
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因素,干扰医护人员正常的工作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机构中,需要对医护人员整体的职业危害进行必要总结,并根据有可能发生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健康需求[4]。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及时加强医院自身的消毒工作,减轻细菌感染,防止医护人员在进行救治时出现交叉感染。
2.2制定相应的保护条款与保护准则
        在预防职业危害以及风险措施时,应根据医院内部设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在现有的医护人员职业危害评定中,部分国家已针对此类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在这些国家的评定措施中,法国整体的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高效性。美国也根据此类情况,综合制订了《医院职业卫生与安全规程》;此外,还出台了《医院工业卫生》等举措[5]。此外,在职业病的防治中,医院还应启用相应的专业机构对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在进行全面管理的同时加强对职业病的指导和管理,发挥其自身专业机构的作用。此外,还应对一些特殊的科室进行报备,如“麻醉室”、“实验室”、“药房”、“配药室”等,这些特殊科室为了保证整体救治的安全性,必须配备必要的通风设施,此外,在救治结束后,应对医院中的废物、废水等进行处理,通过专门的场所以及专业的人员来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治对策中,为了降低医护人员的潜在风险,在救治时,各医疗单位必应严格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规定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尽量避免超负荷加班,并在加班后对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休息时间。在进行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中,除医院自身的规定外,医护人员自身必须养成充足的时间规划以及和疗养意识。在进行必要的疗养规划中,院方应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并依法保障医务人员应得的合法权益。在患者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降低医护人员的风险。并在后续的工作中,避免相关问题的再次产生,全面改善医患关系,帮助患者实现良好就医的诊疗环境。
【参考文献】
[1]周辉,钟成跃,杨菲.职业健康检查应把握的环节及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007):142-143.
[2]谭银花.浅议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危害因素与职业安全防护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00(001):81-82.
[3]程宇.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对策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20,020(010):52-53.
[4]闵鹏.医院药房药师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005(047):183.
[5]李云霞,袁素娥,李辉.医院噪声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8,v.33(16):99-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