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王婷婷
[导读]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效果
        王婷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善分院   浙江 嘉兴 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IGO子宫肌瘤分型法,分为0型组、1型组、2型组。均行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比较三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0型组、1型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2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子宫肌瘤

        手术是临床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唯一根治手段[1]。但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不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现对65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分组实验,旨在探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子宫肌瘤分型法[2](0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完全位于宫腔内;1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大部分位于宫腔内,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1/2;2型:肌壁间突向黏膜下的子宫肌瘤,肌瘤位于肌壁间的部分>1/2)将患者分为0型组、1型组、2型组。0型组(11例),年龄25~46岁,平均(35.62±4.57)岁;肌瘤直径1.4~3.8cm,平均(2.6±0.5)cm。1型组(33例),年龄26~45岁,平均(35.54±4.65)岁;肌瘤直径1.5~3.9cm,平均(2.5±0.6)cm。2型组(21),年龄27~48岁,平均(36.01±4.52)岁;肌瘤直径1.7~4.0cm,平均(2.6±0.7)cm。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对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经B超检查确诊;肿瘤直径≤4.0cm;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等。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生殖道感染者等。
1.2方法
        均行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术前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纠正贫血。手术于月经干净后3~7d实施,月经淋漓不尽者在月经第8~15d实施。手术前夜于阴道后穹窿处放置0.2mg米索前列醇片(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8,0.2mg)。入室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阴道消毒,用12号宫颈扩张器扩张宫口,暴露宫颈。用5%葡萄糖注射液持续灌流,合并糖尿病者用25%甘露醇注射液持续灌流,膨宫压力80mmHg~110mmHg。置入宫腔切割镜,探查肌瘤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肌层的关系。根据肌瘤类型施术:0型、1型者,将肌瘤逐层切成碎块,用小头卵圆钳钳夹肌瘤碎片,重复多次,彻底切除肌瘤;2型者,先切除突向宫腔的部分肌瘤,调整宫腔内压力,给予10IU~20IU缩宫素注射液,宫缩增强后,使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凸出,再将肌瘤完全切除。术后常规止血、抗感染,创面较大者适当给予雌激素,以加快子宫内膜生长,预防子宫内膜粘连。
1.3观察指标
        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宫腔感染、宫腔黏连、子宫穿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0型组、1型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2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2.2术后并发症
        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良性肿瘤,30岁~50岁的妇女为高发人群。根据子宫肌瘤的生长位置、子宫肌瘤与子宫壁各层的关系,可将子宫肌瘤分为黏膜下肌瘤、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3]。其中,黏膜下肌瘤约为子宫肌瘤的10%~15%,其体积相对较小,容易发生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宫腔镜是一种纤维光源内窥镜,临床上主要用于宫腔内的相关检查与治疗。宫腔镜电切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施术者可结合影像设备系统,对宫腔内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范围等进行全面观察,具有微创、出血少、疼痛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一系列优势。本研究结果发现,对不同类型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术后出血量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但2型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2型患者黏膜下子宫肌瘤向肌层扩展超过1/2,因此术中会给子宫肌层造成一定的损伤,但不至于造成子宫穿孔等术后并发症。
        综上,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白建萍,周建政.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影响妊娠的因素及对策[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20,39(02):167-171.
[2]张建平,吴玲.米非司酮联合中成药及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2):1432-1435.
[3]张英,邹霞,王雪英,闫燕,双敏.B超监护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应用探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9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