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重庆市綦江区中心血库 重庆 401431
【摘 要】:目的 探究对献血者保留及血液安全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102例招募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7月为时间点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分别实施常规献血招募模式、献血招募优化模式,比较两组招募效果。结果 研究组献血者保留率为52.94%,较对照组33.33%高(P<0.05);研究组献血前初筛合格率96.08%,较对照组82.35%高,血液检测反应率为11.76%,较对照组27.45%低(P<0.05)。结论 应用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可提升献血者保留效果,保证血液安全,效果理想。
【关键词】: 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献血者保留;血液安全
无偿献血为我国血液事业重要基础,血液质量、血液总量对临床治疗具重要意义。但随近年来临床用血需求量增加,血液供应矛盾较为严重,因此需加强献血招募、提升献血者保留效果,以保证血液来源,保证临床疾病治疗效率[1]。相关研究表示,应用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可提升献血者保留效果,同时可保证血液安全[2]。为此,本次研究选随机抽选102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点分组,评价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102例招募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7月为时间点将其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至6月)、研究组(2019年7月至12月),各51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21~43岁,平均(35.78±4.65)岁;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22~47岁,平均(36.10±5.23)岁;排除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传染性疾病、献血中途退出者;两组献血者基础资料相近(P>0.05);研究均经献血者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献血招募模式):以献血车、固定献血屋工作人员自主招募;献血前予以常规检查及健康宣教;鼓励献血者定期献血。
研究组(献血招募优化模式):(1)招募培训:对工作人员行专业培训,包括血液安全、数学知识、无偿献血奖励政策、心理学、社会学等,加强工作人员社交礼仪、交往能力培训,以提升其基础血液知识掌握程度,提升其工作热情,以提升招募成功率;(2)加强招募宣传:①公众招募宣传:除献血车及献血屋外宣传语外,借助社会公共资源,如公交站广告、电梯广告、电视广告等,并深入社区、部队、机关等地区宣传献血知识;建立无偿献血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等,帮助上网爱好者了解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无偿献血不会发生传染病,且对健康无影响;②现场招募宣传:在献血屋内安装空气净化机、电视机、空调等,保持环境舒适性;同时摆放绿植、饮水机等,提升人性化服务理念,降低献血者应激情绪;对现场献血者一对一现场动员,强调与献血者主动交流,讲解献血优点,重点讲解血液事业发展对我国卫生事业发展重要性,以提升其献血积极性;③固定献血者招募宣传:固定献血者血液安全性高,且多次献血经历可保证其情绪状态稳定,献血相关知识接受度高;对其以现场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宣讲献血相关奖励,并邀请其参与献血招募活动,成为义务招募者,以提升其对献血事业热情。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献血者保留率;(2)比较两组血液安全情况,包括献血前初筛合格率、血液检测反应率。
1.4统计学方法
选SPSS24.0软件计算,(±s)、(%)表示计量、计数资料,t、2检验;P<0.05提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献血者保留率
研究组献血者保留率为52.94%,较对照组33.33%高(P<0.05),见表1。
表1 献血者保留率[n(%)]
2.2 血液安全情况
研究组献血前初筛合格率96.08%(49/51),较对照组82.35%(42/51)高,血液检测反应率为11.76%(6/51),较对照组27.45%(14/51)低(2=4.993、3.980,P=0.025、0.046<0.05)。
3.讨论
随近年来医改进一步推进,临床血液需求量增加,其中成分血液,如血小板等,需求量呈现持续增加状态,无偿献血招募工作要求随之提升,需招募、固定成分献血者,维持献血队伍稳定,以保证成分血液安全[3]。
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指在常规献血招募基础上,通过优化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拓宽招募影响范围、提升招募质量,达到提升招募效果之效。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实施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献血者保留率、初筛合格率较对照组高,血液检测反应率较对照组低,考虑原因为,既往成分献血招募较为被动,献血者数量少,保留效果差,且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较少,影响成分血液质量;实施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后,通过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可保证其与献血者之间交流质量;同时在招募优化后,将招募分为3种形式,分别为利用公共资源招募、现场招募、义务招募者招募,可增强招募主动性,拓宽招募范围,使献血者了解成分血液重要性,提升现场保留率[4];同时发展固定献血者,可提升成分血液质量,降低血液反应率[5]。
综上,在成分血液献血招募中,应用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可提升献血者现场保留率,提升血液安全性,与常规招募方式相比,效果理想,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燕清, 孔福仙, 冯晴. 绩效管理在成分献血者招募保留中的运用及成效[J]. 中国输血杂志, 2018, 031(003):292-294.
[2]焦红菊, 张燕林, 王爱琴. 成分献血招募优化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及血液安全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 2019, 32(02):157-159.
[3]李星星, 李长清, 王娅,等. 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人群特征及保留因素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9,32(7):675-677.
[4]赵冬梅, 李梅, 杨莹,等. 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策略[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020(005):507-510.
[5]郭荣丽. 无偿捐献机采成分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分析[J]. 医药前沿, 2018, 8(00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