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孔青玲
[导读]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影响
        孔青玲
        兰州市西固区人民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60
        【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自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按照入院日期进行分组,每组4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结果 对比抢救成功率,实验组成功率为97.50%,参照组成功率为80.00%,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患者护理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将抢救成功率提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针对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发病较急,病情也比较严重,具有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的特点。在治疗时应用介入治疗可以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因为术中操作和器械等原因很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光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1]。基于此,本院对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本院自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按照入院日期进行分组,每组40例,参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5例和15例,年龄48~78岁,平均(56.75±6.35)岁;实验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3例和17例,年龄49~79岁,平均(57.19±6.75)岁。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在患者出现术中严重并发症之后,需要医生进行急救,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开展相对的急救护理操作,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如观察生命体征和注射相对药物等,给予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为:
        (1)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出现这种并发症时,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连续打哈欠和血压下降等情况,护理人员应该立刻通知医生,根据医嘱为患者注射多巴胺和阿托品,并为其进行血压复常和加快静脉输液速度等操作,从而确保可以将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平复下来。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在手术之前将相关急救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备好。
        (2)心室颤动:护理人员在术中如果发现患者双眼凝视、抽搐和心电监测中显示患者心室颤动,需要告知医生并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为患者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准备非同步直流电拂绿除颤仪帮助患者除颤。需要将其胸前的饰品摘除,确保胸壁可以暴露出来后进行操作。除颤之后观察其生命体征,指导意识清醒的患者咳嗽,确保造影剂可以在冠脉当中排出。
        (3)急性冠状动脉闭塞:这种并发症可能在术中出现也可能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可引发心源性休克等症状,需要重视。护理人员如果发现患者在术中出现心律失常,心电监测显示ST段表达异常等,需要和医生沟通后按照每千克体重10ug的剂量为患者冠脉推注欣维宁,时间为2分钟。并且在推注时为患者静脉注射升压药和正性肌力药物,在推注后观察其生命体征。患者得到缓解就可以继续进行治疗[2]。
        (4)冠状动脉穿孔: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依旧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出现冠状动脉穿孔时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多汗和胸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会丧失意识。所以在治疗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出现这种情况并诊断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刻准备相关器械和药物,在X线造影剂的下帮助医生,将积血抽出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为其进行心包引流,做好输血准备和开胸的医疗器械。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将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进行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抢救成功率,实验组成功率为97.50%,参照组成功率为80.00%,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对比(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一种临床中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等特点,多发人群为老年人。在发病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现阶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手术操作和医疗器械等多种因素,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对其疗效产生较大影响。最常见的术中严重并发症为心室颤动、冠状动脉穿孔和闭塞等并发症,如果这些并发症没有及时发现且有效护理,会造成患者死亡[3]。常规护理因方法单一和被动等缺点并不能提升护理效果。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在患者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护理的方法,在实际护理之前会准备相关并发症急救医疗器械和药品,并时刻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变化。发现出现异常情况时,护理人员及时通知医生诊断病情后按照医嘱为患者用药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减少并发症对患者治疗和自身的影响,从而将治疗效果提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4]。在本次研究当中,对比抢救成功率,实验组成功率为97.50%,参照组成功率为80.00%,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在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患者护理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及时有效发现患者异常,并对其采取针对措施,提升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患者护理时,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将抢救成功率提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亚红. 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3):552-553.
[2]彭芳芳, 卓芝燕, 胡佳雨,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16):47-50.
[3]温少铭, 陈瑞微, 冷伊,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手术时并发电风暴的抢救及护理[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7):925-928.
[4]李春芳. 整体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 38(15):2457-24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