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小玉 2. 刘菲通讯作者
1.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医院综合内科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2.陆军第七十八集团军医院综合内科 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15.0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整体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显著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多数患者发病期伴有心律失常症状,因此治疗期间应加强护理干预[1]。相关研究指出[2-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因疾病影响对其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治疗期间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方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研究主要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6例,年龄:33-71岁,平均(51.36±4.32)岁;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32-70岁,平均(51.54±4.19)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①建立循证护理干预小组,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职培训,对以往护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改进方案;②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自身情况,结合其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检索查询相关资料作为证据支持,分析各方面改善方案,结合护理资源针对患者情况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后有效开展;③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舒适住院环境,减少探视次数及人数,确保患者拥有良好休养及睡眠环境,护理期间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通过干预调整患者心态,提高其依从性及信心;④密切观测患者各项指标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处理,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检查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针对患者恢复情况调整用药,确保患者治疗科学性;⑤因患者发病时多存在心绞痛症状,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抬高床头调整体位,最大限度降低患者痛感,必要时可借助药物干预;⑥护理中定期按摩患者下肢,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情况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加快患者恢复,锻炼时间及力度以患者适宜为佳;护理期间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搭配的膳食,以粗纤维类食物为主,从流食逐步转换为正常饮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借助院内自制生活质量评分调查问卷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定表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进行判定。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
1.4 统计学意义
以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本研究数据资料,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等计量资料均以(±s)描述,应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研究组患者相比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
.png)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别 n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猝死 发生率
.png)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4],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减少或中断供血导致的持久性心肌急性缺血,急性期患者伴有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疾病的致死率,对患者威胁极大。另有学者表明[5],循证护理方案主要以疾病知识及相关资料为依据针对性制定的科学护理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好于常规护理,患者护理后恢复速度加快,住院时间短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循证护理的应用可通过对以往资料的分析,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整体效果显著。本研究与上述研究存在相似性。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明显,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畅.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5):248.
[2]贠晓梅.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5):26.
[3]崔冰.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25.
[4]张建华,陈渺,黄妙琴,劳素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效果和对患者焦虑情绪影响体会[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2):193-194.
[5]吴惠.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1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