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血糖指标影响 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王锦
[导读] 脑血栓患者局部脑供血中断则极易造成其发生偏瘫、失语或者肢体障碍等临床表现,而很大一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糖尿病,使其血脂紊乱、动脉粥样化硬化进程加速
        王锦
        核工业四一七医院 , 陕西 西安  710600

一、背景
        脑血栓患者局部脑供血中断则极易造成其发生偏瘫、失语或者肢体障碍等临床表现,而很大一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糖尿病,使其血脂紊乱、动脉粥样化硬化进程加速。早期若不采取对症的措施处理,则极易对患者的生活能力产生严重的影响[1]。因此,临床认为,对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可合理的控制患者血糖,提高其生存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
        目的:临床分析个体化护理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及血糖指标影响。
三、诊断依据与分析思路
        将我院门诊部医治的60例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分配划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选择基本护理方式,研究组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效果、生活质量。
1.诊断分析思路以及治疗方案
1.1分组比较
        对我院门诊部的60例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包括研究组 30 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6:14),年龄平均值为(68±6.7)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4:16),年龄平均值为(63±5.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同时排除有精神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以及心脏功能不健全者,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同样的治疗措施情况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提供病情监测、药物控制、生活建议等护理措施。而研究组的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个性化护理措施,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耐心、认真听取病人的诉说, 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病人的心理感受,同情病人的痛苦, 然后向患者仔细地说明疾病的知识、疾病的诱因、治疗的流程和预后等措施,使患者正视病情,  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尽早战胜疾病。
        (2)建立个人档案:将研究组所有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合理制定计划,监测患者病情、体温以及血糖指标。根据个人情况遵医嘱用药,例如胰岛素,溶栓药,降血脂药等,合理的控制患者血糖,从而达到病情的控制,同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健康教育:多数患者对脑血栓伴糖尿病的处理和认知存在不足,并且了解程度较低,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以及出院后不能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详细向患者讲解关于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起因,发展,治疗,预后等。更加直观的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让患者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图文手册,并且是言简意赅,图文并茂的手册。也可以在医院开展脑血栓伴糖尿病的相关讲座,鼓励患者参与讲座听讲,进一步增强对疾病的认知。
        (4)日常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其身体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方案,并告知患者饮食上多以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为主,禁食多糖多盐高脂肪的食物,待病情稳定,可指导患者进行稳健的关节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5)家属配合: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当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担忧等心理,护理人员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及时与患者的家人沟通,让患者的家人朋友鼓励支持患者,或者同时学习疾病知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让患者更加积极配合,乐观的接受治疗。
1.3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糖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h??定期血糖);对生活质量予以评价,量表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涉及躯体疼痛、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力、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证明满意程度越高。
2.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均在SPSS21.0软件中精准输入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血糖控制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可比性。
四、结果
4.1血糖指标比较
   在护理前,组间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积极护理后,数据均呈下降,且研究组同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
表1.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s)

4.2 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2可知,研究组生活质量的评估分值在护理前与对照组保持一致(P>0.05),在护理后,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估(±s,分)


五、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易引发多种并发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遵医嘱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2]。在长期高血糖的环境下,患者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管腔狭窄,导致供血障碍,最常见的症状有阵发性眩晕,常伴有恶心、呕吐,或者一侧肢体偏瘫,一般被认为是中风的前兆。而对于这类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个性化的护理和血糖监测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血糖指标直至稳定血糖血脂。
        因此,对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古丽坦·布然拜,艾尼帕·塔依江.定期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 013(015):175.
[2]张丽金.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脑血栓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8,021(012):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