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临床见习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关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邱艳玲
[导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护理学专业亟需进行革新。以此为背景,各医学类高校发现护理学专业学生若能尽早接触临床,则会显著提高学生的早期临床实践能力,以此实现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邱艳玲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卫生院 湖北恩施 445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护理学专业亟需进行革新。以此为背景,各医学类高校发现护理学专业学生若能尽早接触临床,则会显著提高学生的早期临床实践能力,以此实现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基于此点,针对临床见习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临床见习;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
        我国各医学类高校开办护理学专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与较强技术能力的护理学人才,同时,这种人才在后续的实践工作中,需要满足社会对该专业所提出的应用专业性的有关要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学在专业教育方面也需要进行改革,并且,教学内容也会由此产生本质性的变化。相关人员经过对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深入研究得知,倘若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那么,便会显著增强学生的早期临床实践能力,以此实现提升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实施方法
(一)具体的时间规划
        首先,校方应当组织教师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讲授有关护理学的课程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医院的环境、身体健康与罹患疾病之间的关系、护理人员应当掌握的几种沟通技巧等,以此便于学生可以对上述内容有所了解。其次,教师再正式讲解有关操作技能的内容,例如:如何为患者铺床、正确的注射方式等,并告知学生需要注意的护理事项,最后,安排学生参与临床见习活动。
(二)见习前需要做好的有关准备
        校方在组织护理学专业学生参与见习活动之前,需充分做好有关准备工作,譬如:优选具备良好医护条件的医院;召开医教会议,会上需安排护理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确定出不同的见习目标;见习活动中的组织人员要参照带教老师所给出的各项要求,制定一套合理的见习计划;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着重强调参与见习的学生需要注意自身的仪表及纪律问题,并将本次见习的目的与任务告知给学生,向其发放教学计划手册;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需要其借助见习实现教学计划总目标,做到始终以患者作为护理活动的中心,学会各项护理技能的正确操作方法;学生在见习活动中应当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努力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以此针实现对原有知识的巩固与更新。
(三)见习期间做好管理工作
        校方应安排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指导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做好见习工作,同时,在校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在医院见习的情况,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写好见习日记与见习总结,并且教师还需定期检查学生的见习计划与总结记录的完成状况,倘若学生在见习活动中存在任何建议,都可直接向护士长提出。
(四)见习结果
        当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完成见习之后,应由带教老师牵头对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个人的思想素质、操作技术等,同时,学生也可以借由教学见习表完成自我评定。
        经由相关统计结果数据表明:具备良好专业知识、较强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学生占比较多;立足于学生的自评角度来看,多数学生认为见习活动有助于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巩固原有知识等。


二、讨论
(一)早期让学生接触到临床实践
        倘若学生能在教学阶段的早期就接触到临床实践,那么,将会有助于巩固学生的专业护理思想,增强学生在护理方面的认知程度;令学生转变原有的护理观念,学会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以此感知到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同时,学生也要采取相关的护理手段,以期改善患者的患病情况,尽可能的满足患者所提出的各项合理需求,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认识到护理专业的重要意义;带教老师在见习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切忌做出不良行为,进而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参与见习的人员均要深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须始终秉持着责任心、同情心与爱心,知悉自身需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多为患者考虑,将患者视为工作中心;带教教师在学生参与见习的过程中,要多多鼓励其主动接触患者;学生通过此次见习,可以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价值所在,积极向带教老师学习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患者及正确的操作技能。
(二)借由接触临床增强学生的多项技能
        学生在接触临床之后,有助于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很多学生在进行见习之前都会存在害怕工作中出错、畏惧与患者交流等心态,然而,通过此次见习,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并且,学生借助见习还能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此消除心中原有的负面心理,除外,学生在接触临床之后,自身的护理服务态度也会呈现出主动性与积极性的特点。
        学生在早期接触临床之后,便可以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同实际相结合,借以进行临床应用。而且,学生通过见习也端正了自身的学习态度,调动起了学习兴趣,不少学生已经能独立完成教学计划及学会其中所要求的各项操作技能,并且,其在老师的指导下,可独立完成吸痰和输血等各类基本操作。同时,学生还会对气管切开护理等较为复杂的操作知识有所了解,就不同病症的临床表现产生感性认知,以此为日后的临床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借由此次见习,同患者实现了亲密接触,从而便于自身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患者对于疾病的感受,有利于借助多种方式观察患者的病情,而且,在此次活动中,学生还了解到了护理工作的正规程序并加以实际运用。多数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已经可以独自解决一些基础性护理问题,比如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的液体停留等问题。
(三)帮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
        参与过见习活动的学生,彼此在生活与学习方面都学会了互相帮助,整体组织纪律较以往相比变得更好。考虑到学生在见习阶段,能够知悉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具体要求以及患者对于护士工作所提出的种种要求,此举促使学生意识到了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某些学生会把有关护理教材带到见习场所之中,在出现问题时,小组成员可以进行共同讨论,就不懂的问题向带教老师进行虚心请教。以往在校期间,存在很多乐于逃课的学生,但是,他们也在此次见习活动中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态度,增强了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此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灭除其心中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理念。
(四)承前启后的教学作用
        学生经由见习活动,已经大致掌握了《基础护理》中的有关内容,在见习期间,学生还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见习活动还可让学生感受到临床护理的专业化操作,并将此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视为学习内容,借以激励自己进行不断的探究,最终形成感性或理性知识。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还可以把见习期间积累下的专业护理回忆带回到课堂之中,以此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将原本的感性认识转化成为能应用于日后护理工作的理性认识。
(五)有损于职业承诺
        虽然短期的见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于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抱有较强的认同感,但是,考虑到当下,在我国各医疗机构中,护士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均较为低下,特别是针对当下阶段的社会现状而言,多数医疗机构偏向于聘用临时护士,极少数会聘请正式编制的护理人员。以此为背景,这种情况不仅会令合同制护士只能获得较差的福利待遇,而且其在人格等方面也会遇到较多不平等的情况,进而有损于学生的职业承诺,此点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三、体会
        见习活动的带教老师可以同见习医院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从而做好见习管理工作,并将临床经验结合于后学的教学工作之中,以此凸显出临床见习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程根娣,白东梅.临床实习对高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8,4(2):151-153.
邱艳玲(1978、12- )女,汉族,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人,专科,业州卫生院护士,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单位邮编:445300
地址: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烟墩大道302业州卫生院邱艳玲收  邮编445300
联系电话18672064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