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妇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钟全聪
[导读]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妇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钟全聪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四川宜宾644000)


        【摘 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妇科围手术期病人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妇科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种、体重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常规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伸缩等长运动;物理预防、应用抗凝血类药物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如: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DVT危险因素动态评估、健康指导、肢体活动措施、饮食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症状等。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病员护理满意度等有效指标。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员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妇科手术病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病员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妇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静脉血液缓慢, 血流呈高凝状态, 在下肢静脉腔内异常凝集而形成血栓的静脉血回流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2]。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DVT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018年9月-2019年6月,我科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妇科围手术期病人中 ,能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病员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妇科的20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其中子宫肌瘤35例,卵巢囊肿25例,异位妊娠10例,宫颈癌20例,卵巢癌10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0.5±8.5岁),体重指数(BMI) 为(21.87±3.03);观察组100例,其中子宫肌瘤36例,卵巢囊肿23例,异位妊娠11例,宫颈癌19例,卵巢癌11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39.4±9.1岁),体重指数(BMI) 为(22.96±2.13);两组患者均能有效沟通,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在年龄、病情、病种、体重指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纳入标准: (1)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无DVT; (2) 年龄>18岁;(3)术前D-2聚体和凝血图正常(4)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入组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血栓性静脉炎;(2)下肢静脉结扎;(3)存在不稳定性高血压、糖尿病(4)有严重出血倾向;(5)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6)有重度精神病症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常规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术后指导功能锻炼, 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伸缩等长运动;物理预防、应用抗凝血类药物。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DVT危险因素动态评估、健康指导、肢体活动措施、饮食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症状等。
1.2.2. 1 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1) 科室设立集束化护理小组, 对小组成员进行血栓相关知识及血栓评估量表的学习、培训、指导和管理;(2) 制订具体预防DVT方案执行表,小组成员逐项执行, 执行后做好记录;(3) 小组每周召开会议,查实落实情况。
1.2.2. 2 DVT危险因素动态评估:依据Autar量表对妇科围手术期病人DVT的风险动态评估;确定病人发生DVT的危险级别,低、中危病人每周评估1次,高危病人至少每3 d评估1次,病情变化随时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评分高危者,术前使用加压弹力袜。
1.2.2.3健康指导:术前向患者讲解DVT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配合方法等;术后鼓励患者,增强康复信心, 参与早期功能锻炼。
1.2.2.4肢体活动措施:术前指导患者练习术后床上运动、翻身的方法;术后加强患者肢体的主动、被动活动;可根据其肌力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如按摩、推拿、空气波等物理治疗。
1.2.2.5 饮食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清淡易消化饮食, 每日饮水量1500 ml以上, 保持大便通畅。
1.2.2.6密切观察早期症状:定期测量患肢周径,观察患者肢体疼痛程度、皮肤颜色、温度等,对可疑DVT患者马上报告医生,及时完善检查明确诊断,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情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有效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比较(例,%)
        


2.2患者出院前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病员
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例,%)

3 讨论
         DVT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 妇科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 下肢肌肉会处于松弛状态, 血流速度减慢, 同时因手术对机体造成损伤, 受损组织会释放大量组织因子, 这些组织因子进入静脉血后会引起血液凝集, 造成静脉血高凝状态;加之运动容易牵引切口, 多数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配合差, 导致下肢静脉血瘀滞而回流受阻, 形成血栓[3,4,5]。集束化护理是一组护理干预措施, 其中每项护理措施都经临床证实能改善临床问题, 这些措施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改善病人结局[6]。我科应用集束化护理如: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DVT危险因素动态评估、健康指导、肢体活动措施、饮食护理、密切观察早期症状等,与常规护理比较,有理可依,有证可循,并且可以帮助护士提高DVT的预防意识,对DVT风险评估、护理工作开展有效且规范化地指引,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结果显示, 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 , 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集束化护理预防妇科术后DVT, 对DVT高危患者围术期重点关注、重点防护、重点交接, 可有效降低DVT发生。
         
参考文献:
[1] Santoso J T, Evans L, Lambrecht L, et al.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gynecological oncology:incidence and clinical symptoms stud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9, 144 (2) :173-176.
[2] Kleinegris M C, ten Cate H, ten Cate-Hoek A J.D-dimer as a marker for cardiovascular and arterial thrombotic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J].Thromb Haemost, 2013, 110 (2) :233-243.
[3]郭芳, 郑青, 卢晓欣, 等.脊髓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组管理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 (4) :455-457.
[4]朱新贤, 欧阳一芹, 韩巍巍, 等.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分析和前瞻性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4, 23 (1) :10-12.
[5]李永新, 尹利荣, 李燕莉, 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7, 20 (3) :282-285.
[6]周明芬, 弓玉松, 徐爱梅.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22) :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