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 张瑜
[导读] 目的:研究小儿腹痛的观察方法和护理方法
         张瑜  
        资阳市人民医院  儿科  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腹痛的观察方法和护理方法。方法:于我院腹痛患儿随机抽取52例,使用随机数表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观察结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22例(84.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例(10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痛患儿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合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率,让患儿尽早康复,提高医院诊疗效率。
关键词:小儿腹痛;临床观察;临床护理

前言:腹痛是儿科常见疾病,部分病情进展速度快,病情复杂,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保护患儿生命安全。由于幼儿表达能力有限,只能通过哭闹表达,护理期间要认识到婴幼儿特殊性,密切观察幼儿病症表现变化,及时通过护理干预缓解婴幼儿痛苦,本文于本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的患儿中,随机选取52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52例患儿为样本,对照组26例,性别:男/女=15/11,年龄(±)岁,平均病程(±)月。观察组26例,性别:男/女=13/13,年龄(±)岁,平均病程(±)月。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儿均为初次腹痛入院,无其他基础病史。
1.3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患儿症状表现,并按医嘱护理。
        观察组采取临床观察结合临床护理,方法如下:
        (1)观察方法:观察患儿神情脸色变化,若患儿较活泼,证明病症较轻。观察患儿焦躁情绪,评估神情是否呆滞。观察患儿口咽部为,是否有炎症或者充血表现。定时测量患儿体温、血压和脉搏,评估病情进展。观察患儿胃肠道反应,是否存在呕吐、恶心等症状,并观察呕吐物性状。详细记录患儿大便情况,统计大便次数和性状,便于辅助诊断治疗。观察患儿是否有血便。若大便呈现果酱样,多为肠套叠,若患儿大便带血,呈脓性粘液,可能为菌痢。观察患儿腹部是否有包块,观察包块性状、位置和活动度。
        (2)护理方法: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容易受到疼痛影响,哭闹不止,护理人员要耐心和患儿进行沟通,使用动画片吸引患儿,让患儿转移注意力,情绪得到控制。同时注意安抚患儿家属,在心理层面上给予家长支持,让家长信任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护理操作要保证轻柔安静,避免碰撞声音引发患儿的恐惧感,降低患儿的心理压力,保证患儿心理上的舒适。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儿体征变化,主要针对患儿血压、体温、脉搏等指标,评估患儿病情的变化。对于未得到准确诊断的患儿,要谨慎使用治疗药物,尤其是镇痛药物,避免影响腹部体征,影响到诊断治疗[1]。未得出诊断前,需要禁食,部分患儿如急性肠梗阻、胃穿孔,需要给予胃肠减压,保证通畅引流,并对引流物性状进行观察。要积极调解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营养支持,并严格记录输液量,可使用输液泵输液,便于调节输液速度。若患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需要立即和患儿家属沟通,解释病情变化和手术必要性,调查患儿基础病信息,陪同患儿接受各项检查,同时安抚患儿情绪,让患儿信任护理人员,保持情绪稳定。若患儿表现良好,可给予棒棒糖、小玩具奖励患儿,鼓励患儿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可使用推拿按摩方法缓解患儿疼痛,对中脘穴、天枢穴、脾俞穴、胃俞穴,对大肠经和胃经进行推拿按摩,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1.4 观察指标
        患儿入院3d评价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22例(84.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例(10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3 讨论
        小儿腹痛是儿科常见疾病,具有病因隐匿的特点,不利于患儿健康成长,且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通过自诉表达不适感[2]。临床护理要加强观察,通过护理人员的观察,辨别患儿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给予患儿临床护理也要考虑到患儿年龄特点,尊重患儿心理发育规律,从患儿可以接受的角度和方式给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3]。临床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和体征指标,能够及时识别患儿病情变化信号,给予护理干预,同时配合按摩护理、饮食管理等多种手段,缓解患儿疼痛感,保护患儿身心安全。护理人员利用奖励方法,鼓励患儿,勇敢接受治疗,从心理上和患儿建立和谐关系。本研究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22例(84.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例(100.0%)。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护理人员通过临床观察结合护理,可有效观察病情变化,改善治疗效率,促进患儿恢复健康,提高患儿和家属满意度,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提高临床治疗工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腹痛患儿加强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结合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儿治疗效率,让患儿尽早康复,提高医院诊疗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群蕾.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腹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5014-5015.
[2]郭紫璇,王轻轻,耿少怡.小儿腹痛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9,34(14):2264-2266.
[3]李施,王丛礼,秦秀.推拿联合小儿腹痛Ⅰ号散对小儿腹痛的疗效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2):6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