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梅 屈爱侠 杨永强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 陕西 宝鸡 721400
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1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
护理流程.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1例胸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枪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不良时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优化之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应用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工作中.能够显若提升抢救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并且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治疗费用.具有积极且长远的意义。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科室之一,主要是急症诊疗的重要场所,该科室接收的患者均为突发病且病情严重患者,以及需要及时抢救治疗的患者。急诊胸痛患者是危重症之一,其发病迅速,突发病情比较危急,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抢救是否及时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需要做好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以便为急诊胸痛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在本次研究中,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61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29例,年龄23岁~69岁,平均(50.1±10.7)岁;观察组61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26岁~72岁,平均(52.3±10.7)岁。患者的伴随症状主要有盗汗、心悸、昏厥、呕吐以及恶心等;疾病类型主要为心绞痛、夹层动脉瘤、心源性胸、心肌炎以及自发性气胸等。所有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范围为20min~69h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具体如下:(1)提前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与专业化的培训,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服务进行指导,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能,并加强法制观念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与知识,并确保考核过关才开始上岗工作。定期由护士长对其护理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并定期抽考,对其护理工作进行反馈。针对日常工作中也要定时开展急救模拟练习,以便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应变能力。
(2)接诊护理针对来院主动讲述胸痛的患者,需要快速分诊,并及时安置抢救室,开通绿色通道,对其流程进行熟悉,并将其快速落实到位。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其各项常规指标进行监测与处理,根据各项数据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与判断,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优先处理。根据患者胸痛进行分型,分为心源性胸痛与非心源性胸痛两种情况,并对其症状表现进行判断与评估,对其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并及时分诊记录,对患者的症状与主诉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将患者的基础资料收集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全面进行体征检测,包括神志、体位、面色、胸部叩诊与触诊等。并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常规、心动图与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针对初步评估为肺栓塞等疾病患者,需要进一步给予肺动脉CT与主动脉CT检查,必要情况下给予增强扫描。
(3)急救护理针对各项检查结果了解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对其进行预警评分,将患者分为一般急诊、重症、危重症三类,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急救护理措施。针对高危患者,及时送到抢救室进行急救护理;针对中度危重患者需要加强监护,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强化护理与治疗;针对低危患者,可以暂时观察区进行密切观察。针对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类型的患者,告知必须绝对静卧休息,给予吸氧处理,适当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
1.3临床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护患纠纷、心衰、中风以及休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抢救时间,分析抢救成功率。(2)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度通过医院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将患者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层次,以此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诊抢救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13.2±6.4)min,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6%,两种数据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详情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情况[(X±s;min);(n)%]
.png)
讨论
患者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提示患者有心肌梗死、肺栓塞等高危疾病,如果不能给予正确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快速恶化,对其健康和生命产生威胁。因此,急诊科室针对急诊胸痛患者的特点、可能存在疾病的危险程度,对原有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优化,简化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流程,缩短抢救时间,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全面且有效的降低胸痛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夹层动脉瘤、心肌梗死等疾病的急诊胸痛患者死亡率较高,大多数都是高危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快速将患者转入急救室,与专业医生配合,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病情恶化的可能性,降低死亡率。
本次临床探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为(13.2±6.4)min,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6%,均低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为95.08%,护理满意度为95.08%,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改善急诊胸痛患者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之后,能够缩短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在急症胸痛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应广泛推广和使用,发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9,12(3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