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 张耿标 冯重睿 刘初容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近年来,脑卒中治疗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越来越收到关注。现对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用于脑卒中早期康复中,主要从其治疗依据、康复时机以及对下肢功能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早期康复;脑卒中;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复发率、发病率以及致残率等特点[1]。主要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比较常见。随着重症监护技术与综合抢救技术的提高,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下降,而致残率仍较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承重负担[2]。如何减少功能障碍,促进其各项功能的恢复,使其生存质量提高,是广大医护人员关注重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陆续报道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早期康复改善脑卒中运动、感觉、行为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助力训练、被动训练、主动训练等模式诱导肢体功能,建立肢体平衡性,加强患者肌力,减轻痉挛状况,提升灵活度等,从而使其生活质量提高[3]。综述如下。
1.早期康复治疗的理论侬据
脑的可塑性理论与大脑功能重组理论为康复治疗基础。对皮质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机制研究提示,脑组织通过轴突发芽、潜伏通路的启用、离子通道改变等方式功能重组。脑卒中数轴至数月大脑皮质功能将出现结构变化,不仅于周围病灶中发生,还在远隔部位发生,包括感觉和视觉皮质、丘脑、双侧运动、小脑等相关结构,以及能够观察到病灶周围及相关皮质兴奋性增高。相关研究确证,脑损伤后皮质各层树突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每一神经元突触方向也有所增加[4]。由此可见,脑卒中后神经可塑性是脑组织在受到伤害与刺激的适应、代偿过程,且能够直接对神经功能恢复。依据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病理改变可恢复性理论,在治疗中,通过输入正常运动功能模式,能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进而有利于促进正常功能改善与恢复,同时,促进病灶周围神经细胞及突触联系代偿功能的发挥,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改善﹐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5]。
2.早期康复治疗时机
在康复治疗时机上,国际上未有明确限定,在时机把握上,人们普遍将发病3个月内接受康复治疗归属为早期康复系列,对于中枢神经损伤再生和修复为时已晚[6]。目前,许多多数康复专家认为介入时间越早越好,早期康复不仅能够使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而且还能够使其ADL能力提高,并能够有效杜绝轻废用综合征发生。康复专家主张只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以及神经系统体征未进展48h,而且GCS评分>8分,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通常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一周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两周后即可康复训练。有学者通过对80例急性脑卒中随机分为分组,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治疗组常规神经治疗基础上即开始康复治疗,结果显示康复治疗组病人躯体方面、生存质量、心理方面等均优于对照组[7]。临床医生不仅需关注药物治疗,还需早期开始康复治疗。包括被动运动患肢关节,并依据其实际情况逐渐加大运动幅度,由被动运动逐渐转为主动运动,使病人在最大程度功能恢复。
3.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下肢功能作用
脑卒中发生后85%患者首要目标是恢复步行能力,往往是偏瘫患者最追切需求与愿望,故此早期对偏瘫患者下肢进行康复治疗是对患者心理极大满足。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机制是区域性脑功能重组,系统化康复训练能极大促进脑卒中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代偿、重组及自然恢复能力,恢复对运动控制能力,使其平衡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重复性、强制性、模式化运动方式有利于促进大脑使用依赖性脑皮质功能重组。临床中单纯康复训练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难以实现高强度、针对性和重复性的训练。MOTOmed运动训练刚好满足上述要求。MOTOmed包含三种治疗模式,助力训练、被动训练、主动训练。当肌力完全丧失或是无法运动时,通过电机带动患者肢体运动,当拥有部分肌力并能抗自身重力与部分阻力时,电机协助其完成踩踏循环,当能够抗阻力运动时可对阻力参数进行调节,使其能够抗完成阻力踩踏循环[8]。训练中,系统可自动探测痉挛,同时并予以处理。当痉孪发生时,机器运转会逐渐变慢或是停止,随后向反方向运动,从而使痉挛缓解,肌肉得到放松。MOTOmed通过下肢重复性运动,对下肢各个关节产生规律挤压与放松,使其本体感觉恢复,通过反复的训练神经回路传递效率明显提高,减少了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程序建立,改善下肢痉挛与肌肉萎缩,同时有利于促进下肢肌力恢复,提高下肢灵活度,保持并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9]。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通过下肢重复性运动,减少了患者关节异位性骨化发生,刺激肢体关节觉与位置觉,进而使其肢体运动感觉逐渐恢复,还增强了膝、髋、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同时也增强了其肌力与耐力。
4.小结
综上所述,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改善患者平衡、步行能力,有效的调节患者身体协调性,同时,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操作简便,高效且安全性较佳。
【参考文献】
[1]齐晶晶,李文婷,徐艳华, 等.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2):171-174.
[2]周晶,杨丹,魏蒙, 等.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30):4913-4920.
[3]李莹莹,符俏,吴薇薇, 等.头针互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NGF BDNF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2):222-226.
[4]郭冠兰,曹娟娟,胡臻妮, 等.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观察[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4):386-388.
[5]肖少华,闫勃,柯志钢, 等.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6):24-26.
[6]陈保娣,邓华波.基于虚拟情景的MOTOmed智能训练式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7):924,封3.
[7]陈炽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个体化综合康复方案临床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6):12-15.
[8]徐艳华,唐起岚,聂贝贝, 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行走步态特征与跌倒恐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5):3232-3235.
[9]刘雪洁,王敏,朱贵芹.MOTOmed智能训练联合痉挛肌电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下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17-31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