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芳 孙丽红
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 浙江 嘉兴 3141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7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当作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分组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7例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7例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比较2组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
小儿静脉输液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耐受性较差,且对疼痛比较敏感,因此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导致其依从性较差,穿刺难度较大[1]。同时患儿哭闹也会使家长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容易产生不满情绪,降低满意度。现对7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实施分组实验,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74例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当作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分组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3.21±0.57)岁,≤1岁者12例,1~6岁者25例;上呼吸道感染18例,腹泻10例,肺炎3例,其他6例。实验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3.14±0.65)岁,≤1岁者14例,1~6岁者23例;上呼吸道感染17例,腹泻11例,肺炎2例,其他7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做好解释工作,告知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输液期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处理不良情况。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①穿刺护理。对穿刺静脉进行合理选择,对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应建立系统性方案,先从远心端的细小静脉开始,向近心端、大静脉逐渐转移,以避免同一位置多次穿刺;对于输注刺激性液体的患儿,穿刺时需选择粗、大、直的血管[2]。对静脉穿刺针进行合理选择,为减少血管壁损伤,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小号穿刺针;对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优先选择留置针。穿刺完成后,做好对针头的固定。输液完毕后,拔针时,需快速拔出针头,用大拇指在纵向方向上按压穿刺点,持续4分钟左右。②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普遍存在害怕、紧张的情绪而哭闹,且依从性较差,影响穿刺的正常进行。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播放动画片、儿歌等,或用和蔼、温柔的语言来鼓励、宽慰患儿,来达到缓解患儿紧张、抵抗、恐惧等情绪的效果。③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长,做好讲解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讲解正确抱法,以避免患儿哭闹、挣扎、抓挠而导致的针头滑脱等不良事件。
1.3观察指标
①依从性。患儿完全配合、一次穿刺成功,为完全依从;患儿比较配合、一次/二次穿刺成功,为部分依从;患儿配合度较差、2次以上穿刺成功,为不依从。②穿刺成功率。根据进针后有无回血的传统方法判断是否穿刺成功。③满意度。为患儿家长分发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涉及输液室环境、服务技能、服务态度等多项内容,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60~89分,为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用%来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比较组间数据时采取X2检验;用x±s来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比较组间数据时采取t检验。评估标准为:当P值低于0.05时,则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依从性
比较2组患儿的依从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的依从性比较[n(%)]
.png)
2.2穿刺成功率
比较2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的依从性比较[n(%)]
.png)
2.3患儿家长满意度
比较2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n(%)]
.png)
3.讨论
与成人相比,小儿静脉输液的难度较大、风险较多。原因在于,小儿静脉相对细小,静脉血管管壁较为薄弱,因此穿刺难度较大;小儿年龄较小,普遍对静脉输液存在恐惧、紧张情绪,且自制力较差,容易哭闹,增加了针头滑脱、渗液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鉴于此,临床上,应加强对小儿静脉输液患儿的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兴护理模式,主要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对护理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疾病转归,其有着针对性、个性化、整体性、有效性等特征[3]。为小儿静脉输液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可提高患儿的配合度、依从性,实现穿刺成功率的提升。同时,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做好讲解工作,提高其认知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消除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提高其满意度。本研究结果发现,采取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提示,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患儿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运平,邬燕慧.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探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6):2744-2746.
[2]夏燕燕.循证护理干预对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1):202-204.
[3]冯喆,杨丹丹.情志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依从性与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07):958-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