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需要做哪几项核医学检查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1期   作者:肖玲
[导读] 一般而言,对肿瘤患者使用的核医学检查分为无扫描、甲状腺核素扫描以及CT,最常见的是CT检查,但个体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特点来决定
        肿瘤病人需要做哪几项核医学检查
        肖玲
         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一般而言,对肿瘤患者使用的核医学检查分为无扫描、甲状腺核素扫描以及CT,最常见的是CT检查,但个体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还是需要根据患者特点来决定。如甲状腺类肿瘤,患者只需要做甲状腺核素扫描,若怀疑患者有骨转移,还需要做一项全身骨扫描来排除。另外,如找不到患者的原发病灶,CT检查是必须要做的,能够发现骨骼、器官等部位的肿瘤。
        核医学检查包括全身骨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和甲状腺吸碘率。核医学科主要是检查患者有没有发生肿瘤骨转移、有没有心肌缺血、甲亢、甲状腺,还有肾动态显像、双肾的分肾功能的测定。核医学是用来检查器官的微循环和功能状态。
窗体底端
         核素扫描是指将相关药物和放射性核素输入人体后,通过一台或多台线性扫描仪或照相系统测量放射性核素并获得显示图像的一种检查过程。核素扫描对于部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对于脏器功能的评价也具有一定作用。
一、不同部位的肿瘤有着不同的检查内容
(一)甲状腺扫描
1.适用范围
了解甲状腺肿块的局部碘吸收和颈部甲状腺外肿块的鉴别诊断;检测异位甲状腺;发现甲状腺癌转移;并确定手术后剩余甲状腺组织的范围和功能。
2.追踪剂
常用的131I,125I,99mTc等
3.临床诊断价值
通过检查可以了解甲状腺的大小,位置,形状和放射线分布。根据甲状腺肿块碘吸收和锝吸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
(1)热结节:肿瘤吸收碘的能力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其中大部分是良性肿瘤。
(2)温结节:肿块的碘吸收功能接近正常甲状腺组织,其中大部分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
(3)冷结节:肿块的碘吸收能力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并且可能是出现了甲状腺癌(约占冷结节的19.8%?54.5%)。由于氰化钯137和75Se蛋氨酸具有亲甲状腺癌的特性,因此它们可用于表征不吸收131I的冷结节。
(二)肝扫描
1.适用范围
对肿大肝脏是否发生占位性病变进行探查;检查一些恶性肿瘤是否发生了转移;确认肝脏与上腹部肿块的关系;对放疗和化疗前后肝癌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2.追踪剂
常用胶体198Au,131I-玫瑰红或溴化钠苯酚、胶体99米Tc或胶体113ml,铟等。
3.临床诊断价值
检查可以确定肝脏的大小,位置,形状和放射线分布。诊断肝癌的准确率约为85%。
(三)脑扫描
1.适用范围
检查颅内肿瘤和恶性肿瘤的颅内转移;颅内肿瘤的定位,手术后,化疗和放疗后的随访
2.追踪剂
常用的是131I-人血清蛋白,铁蛋白-99m酸盐,119mIn-DTPA,169Yb-DTPA和198Hg-丙尿脲。


3.临床诊断价值
肿瘤破坏了血脑屏障并增加了通透性,集中在肿瘤部位的同位素,在扫描图上呈现出放射性增高区。脑肿瘤的诊断率为81.5%至84.5%。
(四)肺部扫描
1.适用范围
观察肺动脉血流的变化,了解肺癌和肺转移的程度,以及肺栓塞的诊断。
2.追踪剂
99mTc,I13mIn氢氧化铁颗粒悬浮液,113mIn标记的大颗粒聚合的人血清白蛋白,131I标记的大颗粒聚合的人血清白蛋白等。
3.临床诊断价值
肺部检查对于诊断肺栓塞非常有用。使用亲肿瘤的药物,例如枸橼酸镓67对于肺癌,特别是周转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
(五)肾脏扫描
1.适用范围
了解肾肿瘤或肾实质的其他占位性病变,有助于诊断异位肾,肾下垂,囊性肾,马蹄肾等。特别是,不能耐受X线诊断的患者可考虑肾脏扫描。
2.追踪剂
197Hg(或203Hg)-丙基脲,131I邻碘苹果酸,99mTc-葡萄糖酸复合物,113mIn-DTPA等
3.临床诊断价值
肾肿瘤不同于肾囊肿和肾结核,肾肿瘤在扫描时可见放射性缺损区。也可与静脉肾盂造影等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核素扫描在肿瘤诊断过程中的优缺点
1、优点
         由于患者在病变中对放射性药物的摄取量和摄取速度受到机体脏器功能状态、血液流速、身体代谢率等影响,核素扫描所获得的图像不仅能显示病变的具体位置和形状,还可对病变部位的功能状态进行记录,使后续的诊断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众所周知,在大多数疾病的早期阶段,相关脏器和病变部位状态在形态和结构相较之前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核素扫描比xct、mri和超声在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方面更具优势。
2、缺点
  核素扫描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劣势也较为突出。首先,核素扫描对于药物的选取、输注、扫描成像设备和医疗环境等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其次,与xct、mri和超声检查相比,核素扫描的分辨率较低,清晰度较差,在确诊相关疾病时往往要根据需要选择进行多种影像学检查。除此之外,由于核素扫描成像所需时间较长,核素扫描在急症患者中的使用较为少见。
在进行核素扫描前,通常需要将放射性药物导受检者体内,根据人体内、外或正常组织与病变对放射性药物摄取的差异,可利用相关扫描成像仪器获得病变位置的具体图像。诚然,核素扫描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参考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核医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此外,由于核医学可能伴有轻微的辐射,所以有的患者就会问:核医学检查后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患癌?其实,人类本身就是在具有放射性的自然界中产生,每天生活在宇宙射线、土壤和建材中的各种射线以及电脑、手机等电磁辐射的环境之中。吃的水果、蔬菜,喝的水中都有放射性核素。所以在核医学检查时服用的安全剂量放射性药物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诱发癌症。
   同位素是指原子序数相同、原子量不同的元素,如无放射性的127I和有放射性的131I在元素周期表上处于同一位置,故称为同位素。医用同位素因多具有放射性,称之为放射性核素。此种检查方法迅速、简便、无痛苦、易为患者接受。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核医学检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等,核医学检查安全可靠,无论是患者还是我们医护人员都应该科学、理性地看待所谓的“核辐射”问题,清除对核医学检查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进而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