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芝红
雅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 雅江 627450
下肢骨折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病痛折磨,采用手术治疗能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然而在手术后,患者的恢复周期较长,而且在较长时间内,患者处于卧床休息状态,在这一时间段内,如果护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疾病本身的康复,而且会使得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此,在下肢骨折术后,还应进行多个护理要点的有效把控:
1、下肢骨折术护理的基本情况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不仅包含了人体股骨骨折、髌骨骨折,而且有胫腓骨、踝关节及膝关节等多种形态。下肢的骨折与交通意外、高处坠落、摔倒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中,及时接受手术治疗,能有效地减少骨折对人体的影响。近年来,选择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人数增多,下肢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具体来说,骨折手术本身要进行较多牵拉、分离操作,恢复时间较长,在这段时间内,患者不能活动,这容易造成血运行不畅通、皮肤压迫等问题,此外,部分患者对于骨折的认识不足,同时对下肢骨折术知之甚少,这使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恐惧、抑郁等情绪,影响护理顺从度,并阻碍了患者康复进程。
2、下肢骨折术后护理的重点内容
为进一步下肢骨折术对患者的影响,在手术后,应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在实际护理中,应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2.1进行下肢骨折术的教育宣传
下肢骨折术在骨折患者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中,有较多患者并不了解下肢骨折术,他们担心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存在风险等问题。对此,医院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有效教育。在向患者介绍下肢骨折术时,不仅可以通过科室橱窗宣传画、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宣传,而且可以通过公众号推送、床头宣讲等方式将进行教育。在宣传内容上,应向患者宣传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发作机制、影响、止痛方法等内容,确保患者知晓下肢骨折术的作用和后期疼痛应对办法,为后期护理工作开展铺平道路。
2.2做好患者心理疏导
在进行下肢骨折术后,很多患者都有悲观、紧张、焦躁的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治疗护理的顺从性,对此,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首先应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然后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并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在疏导中,可讲解手术效果、预后等内容,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念,或者可与患者聊家常、影视等内容,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此外,应做好患者家属工作,让患者的家属多陪伴病人,使得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进而积极接受治疗、护理,进而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2.3进行饮食护理
保证营养均衡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患者饮食调理中,应在营养均衡的指导下,尽可能地配置蛋类、奶类、瘦肉等食物,这些食物含蛋白质,有助于患者康复。同时应多吃一些纤维食物,这样能促进肠胃消化。此外,应避免吃炸烤食物。
2.4进行患者体位管理
进行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行动不便,在长期卧床中,患者受压部位不仅有痛感,而且容易形成压疮等问题。对此,应做好患者的体位护理,护理人员要尽可能地使得患者保持平卧位,同时应采用垫软枕抬高下肢,下肢的抬起高度应保持在20~30°,这样能起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目的,有效地避免了水肿、压疮等问题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应做好局部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流通;同时患者长时间卧床时,应每隔1~2h帮助患者翻身。翻身过程中,应在3个人的帮助下翻身,同时为避免患者骨折部位旋转,应保证患者躯干、臀部、患肢位于同一轴线。
2.5疼痛护理
实施手术治疗后,患者难免会有疼痛感,对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还应做好患者疼痛的有效评估,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如患者为轻度疼痛时,可为患者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或者通过看报、交谈、肢体抚触等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患者有强烈疼痛感时,应适当选择一些止痛、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并合理分配药物剂量,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
2.6运动锻炼护理
下肢骨折术后期阶段,还应有意识地引导患者进行运动锻炼。一方面在放松训练中,让患者缓慢的深呼吸,然后集中注意力,慢慢地指导患者,有规律的进行肌肉收缩和舒张。另一方面,在功能锻炼时,应为患者提供吊环等辅助设备,然后按照每2h手拉吊环收腹抬臀的方式,鼓励患者自行或被动活动肢体,在活动时,可手拉吊环,然后提升臀部,并使得骶尾部悬空,逐步加大运动量,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此外,患者恢复良好且功能锻炼取得一定成效后,可在护理人员、家人辅助下,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和其他运动,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最后根据患者的锻炼情况做出院指导。
总而言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时间长,疼痛感强烈,护理人员应科学合理地对患者进行护理,这样才能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