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琴
武汉市新洲区仓埠中心卫生院放射影像 湖北武汉 430413
[摘要]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接诊多例具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目前参照“国卫办医函[2020]6号”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并于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2020年1号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措施。至2020年1月25日我院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完整CT影像学资料,对进一步了解NCP在肺部的影像学表现及病情进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利于提高对本病的临床防控水平。
[关键词] 新冠肺炎;CT特征;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COVID-19CT features
Chen Li Qin
(Cangbu Central Health Center, Xinzhou District, Wuhan, Hubei 430413)
[Abstract] Since December 2019, several cases of pneumonia of unknown cause with a history of exposure to seafood markets in South China have been diagnosed in some hospitals in Wuhan, Hubei Province. It has been confirmed as a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causing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2020] no. 6" issued by the State Health Commission, The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was named as a novel. On January 20, 2020,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issued notice No. 1 of 2020, which included COVID-19 into the Class B infectious disease stipulated in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adopted the prevention and measures of class A infectious disease. Until January 25, 2020,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analysis of complete CT imaging data of coVID-19 confirmed c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ill be conducted, which will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aging manifestations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of NCP in the lungs, so as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evel of this disease.
[Key words] COVID-19; CT characteristic;
新冠状肺炎来势汹汹,从2019年底爆发以来,全球很多国家都有患者被传染,在过去的2个月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长,这对于如何针对疑似病例的检测需求也呈现出一个爆发式的发展状态,给紧张的医疗资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核酸检测是目前患者确诊的重要依据,但是现存的疫区符合核酸检测要求的医疗机构不多,核酸检测盒的供应也不是很充足,并且核酸检测审批的流程结果较低,检出率也不是很高,甚至不超过50%导致出现了大量假阴性的情况,因此有效的使用CT与临床经验已然成为了更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1 CT在临床中的作用都有哪些?
胸部CT在临床中是诊断肺炎的常规使用工具,同时以检查速度快,影像清晰可用于肺炎病变的检验、性质的判断、累计范围及诊疗评价等多个方面。并且在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肺部的感染变化较为迅速,因此在影像上的主要表现多为外带分布、多叶段、磨玻璃间质性改变等,往往在两至三天内就会发生变化。而经过多次的临床研究显示,胸部CT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识度可高达98%左右。
然而因这次疫情爆发量较大,患者也比较集中加上正值春运阶段,所以不少医院都有开设专门的病区或是发热门诊,并针对新冠肺炎的患者采用独立于普通患者之外的CT设备进行检测,防止进一步交叉感染,因此就需要使用大量新型的CT设备与技术,帮助医生更快更好的识别病灶。通常情况下,新冠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康复病例都需要接受CT的扫描以确定病情。患者在接受CT扫描的同时,影像医生在横切位、矢状位和冠状位观察,用来评估病变的性质、范围及分析病灶。
新冠肺炎产生的弥漫性病灶目前情况下需要医生手动勾画出患者的肺部病灶范围,勾勒出病灶边缘有时可能会消耗数个小时左右。因而采用现有的AI与CT相融合的技术可以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网络视觉能力,精准的提取重点病灶区域和纹理特征。这对于新冠肺炎早期的患者而言,可以在肺部并没有很明显的形态改变下智能的分析出病灶。待到新冠中后期病变复杂时,AI也可以对肺叶进行有效的分割,定位病灶,定量评分,计算病变体积与分布情况,从而评估与预测疾病的进展。
2 CT扫描与诊断都存在哪些要求?
我们在进行诊断标准设定的过程中,从流行病学角度出发可以分为:1、临床表现为发热症状;2、白细胞的总数正常或是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影像学改变。如果这三点都符合的话,我们就可以按照疑似病例来处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通过CT的判断来确定是否是病毒感染。
进行排查的过程中都有哪些要求呢?首先是CT的扫描过程中不能使用低剂量,一定要保证剂量处于正常值。因为低剂量是在进行肺癌筛查时使用的,也就是要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结节,有没有疑似肺癌的部位,而不能作为诊断新冠时所使用的方法。特别是针对早期的新冠病例,他们的表现多为磨玻璃样改变,如果使用低剂量就会容易造成很多细节解释不出来。因此必须要保证剂量的正常性。其次在扫描结束之后,除了5毫米的扫描,所有的图像一定要重组一层薄膜。当然越薄越好,一般我们会采用0.625到1毫米左右。再次,我们要求标准重建算法与高分辨算法相结合。在诊断肺癌的时候通常会采用高分辨率算法,而在诊断新冠病人的时候,要尽可能将标准算法与高分辨率算法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最后要尽可能采用多平面重组的方式。比如病人两下肺很多的磨玻璃灶,有发烧咳嗽的基本症状,血象现实正常,那显然也是需要排查的对象。CT还可以为临床提供很多内容,比如在横断面的时候是一个多发磨玻璃病灶,如果只看横断面,诊断过后会说可能是疑似病例,那么病人就需要进入更长时间的隔离与观察,但如果进行冠状面重组的话,病变是沿着支气管进行行走,因此就可以在矢状面重組的时候出现一系列的树芽征。按照支气管的分布情况,沿着支气管道造成的一定阻塞和炎症。
3 新冠肺炎有哪些特征?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与一般的肺炎病毒有很大的类似。在症状方面,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情况的发热,并多数会伴有呼吸道症状,有72%的病例出现咳嗽、咳痰等情况,有59%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的情况。但是还有些患者并不具有呼吸系统症状,比如41%存在乏力,肌肉酸痛,还有14%的患者出现了腹泻,7%左右的出现头痛的情况。同时还要近八成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会比正常值低,有69%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93%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还有69%的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增高,而绝大部分的患者肝肾功能都比较正常。并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外周血白介素-2受体和白介素-6水平均显著增高,且危重型组>重型组>普通型组。
而在CT中,新冠肺炎的患者可以能存在以下动态特征:早期阶段:病变较为局限,并呈现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出现磨玻璃影,并多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的情况。等到了进展期后:病灶会逐步增多,范围也逐步扩大、会累计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实变,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有时会出现铺路石征的情况;等到重病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并少数出现"白肺"表现,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多伴条缩影,支气管充气征。在当前严峻的疫情情况下,推荐每一例发热患者都要进行高分辨率CT而不是进行X线胸片,因为X线胸片常常会遗漏早期的病变特征。而新冠肺炎在CT影像上通常会具备一些典型的特征,例如单发性磨玻璃阴影,多发外周带磨玻璃阴影,双肺斑片状GGO伴随节段性肺实变等;在新冠肺炎的不同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结果;并且典型地没有肺空化,离散的肺结节,胸腔积液和淋巴结病等特征。这些图像特征都有助于通过肺部CT影响进行新冠病毒肺炎早期诊断。而当临床医师遇到快速进展性肺炎患者时,若患者HRCT具备以上这些典型的影像特征,再结合感染风险与当下流行病学治疗,对诊断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有很大帮助的。虽然不能依靠影像学特征做出最终诊断,但临床和影像学的结合会极大地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而在CT中,新冠肺炎的患者可以能存在以下动态特征:早期阶段:病变较为局限,并呈现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出现磨玻璃影,并多伴有小叶间隔增厚的情况。等到了进展期后:病灶会逐步增多,范围也逐步扩大、会累计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实变,磨玻璃影与实变影或条索影共存,有时会出现铺路石征的情况;等到重病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并少数出现"白肺"表现,实变影为主,合并磨玻璃影,多伴条缩影,支气管充气征。在当前严峻的疫情情况下,推荐每一例发热患者都要进行高分辨率CT而不是进行X线胸片,因为X线胸片常常会遗漏早期的病变特征。而新冠肺炎在CT影像上通常会具备一些典型的特征,例如单发性磨玻璃阴影,多发外周带磨玻璃阴影,双肺斑片状GGO伴随节段性肺实变等;在新冠肺炎的不同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影像学结果;并且典型地没有肺空化,离散的肺结节,胸腔积液和淋巴结病等特征[1-2]。这些图像特征都有助于通过肺部CT影响进行新冠病毒肺炎早期诊断。而当临床医师遇到快速进展性肺炎患者时,若患者HRCT具备以上这些典型的影像特征,再结合感染风险与当下流行病学治疗,对诊断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有很大帮助的。虽然不能依靠影像学特征做出最终诊断,但临床和影像学的结合会极大地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陈大明,赵晓勤,缪有刚,等.全球冠状病毒研究态势分析及其启示[J].中国临床医学,2020, 27(1)=1-12.
[2] 郭玉林,陈 勇,郑西卫,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20(4) :37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