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毅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探析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8例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对象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椎体次全切除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手术后,分析对象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患者出院后,进行3到6个月的随访,并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术前,出院时间和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并根据疗效标准分析对象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象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8.1±60.4)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32.8±20.6)ml。手术前对象组患者的VAS评分为(7.63±1.24)分,出院时为(3.81±1.24)分,末次随访时为(1.54±0.87)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象组患者总有效率91.67%。结论:对于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对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疼痛缓解较快,总有效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颈椎创伤;脊髓损伤;椎体次全切除术
颈椎创伤是一种相对常见的临床多发性创伤疾病,主要由交通、摔倒和其他伤害引起,然而,约有10%的颈椎创伤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而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较差[1]。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残疾甚至死亡。该疾病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脊神经功能,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和其他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选取了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8例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全部48例患者均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于2017年1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行椎体次全切除术的48例患者作为对象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2.34±5.2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0例,坠落9例,砸伤7例,其他12例;骨折类型:压缩型24例,爆裂性3例,骨折脱位8例,其他1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CT扫描,X线平片和MRI诊断为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2]。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成功后,将患者置于仰卧位,肩背部垫小枕,颈部自然后伸,然后对颈部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对于损伤节段≤2个的患者顺着颈中线至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作横切口,对于损伤节段≥3个的患者顺着胸锁乳突肌前缘作纵形切口。随后依次分离皮下组织与颈阔肌深面,将胸锁乳突肌分离至前筋膜;纵向切口充分暴露损伤椎体,在C臂机透视条件下适当撑开受损椎体,并对椎间盘予以切除,同时清除周围组织。然后采用咬骨钳以及磨钻等清除受损椎体直至硬膜隆起。以撑开器进行脱位复位,采集三面皮质骨的自体髂骨置入减压完成的间隙内,放松牵引。采用塑形钢板对椎体进行临时固定,在C臂机透视检查满意后再行固定,置入引流管。确认负压是否通畅后,用可吸收的线逐层缝合关节腱膜,颈阔肌和皮下组织,以无菌方式包裹伤口。术后持续3天雾化吸入10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10mL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物,以缓解气管和食道的不适。手术后24~48小时取出引流管。1天后,患者可以在颈托的保护下下床,并在术后佩戴颈托1周。
1.3观察指标
(1)分析对象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相关指标;(2)根据VAS评分法对手术前、出院时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感;显效,患者长时间活动后有轻微疼痛感,稍作休息可自行缓解,颈椎功能略受限制;有效,患者活动后疼痛感较强,需卧床休息,颈椎功能较为受限;无效,不包含以上情况。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象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在48例患者中,手术治疗时间115~230min,平均(158.1±60.4)min;术中出血量80~160ml,平均(132.8±20.6)ml。
2.2手术前后对象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手术前对象组患者VAS评分为(7.63±1.24)分,出院时为(3.81±1.24)分,末次随访时为(1.54±0.87)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png)
2.3对象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结果
48例患者中,痊愈26例(54.17%),显效9例(18.75%),有效9例(18.75%),无效4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44/48)。
3讨论
近年来,颈椎创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创伤性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很严重,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特别是对颈椎创伤的患者,由于该部分在运动范围最大,因此患者躯干活动的压力相对集中[3]。因此,很容易引起并发症,例如脊髓损伤和马尾神经损伤,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时,手术治疗可以为神经组织的恢复提供理想的环境,并促进其恢复,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患者康复。
研究数据表明,对于颈椎创伤并发脊髓损伤的患者,双节段固定和单节段固定均可提高失稳模型的稳定性,并能重建骨折脊柱的正常秩序和稳定性。本文研究中患者出血量为80~160ml,手术时间为115?230min。后路手术可以在直视下完成复位,操作相对简单。在本文研究中,有4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对象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58.1±60.4)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32.8±20.6)ml,出院时术前VAS评分的比较以及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91.67%(44/48)。
简而言之,对于颈椎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采取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对恢复患者的活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韩森东,余智.颈椎过伸性损伤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手术时机[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0,28(14):1254-1258.
[2]陈峰,王干生.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损伤的效果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0,6(06):45-47.
[3]艾超,李颖贤,刘志恒等.不同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20,33(02):124-127.
作者简介:丁毅(1990,07-)男,汉族,江西赣州人,职称:住院医师,学历:硕士,主要从事脊椎退行性疾病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