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世刚,张丰乐,李俊玉
山东省平度市中医医院 山东 平度 2667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运用中医内科,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择2018-2019年在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4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对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应用中医内科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保障整体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复发率,降低治疗费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近些年,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持续恶化有很大的关系,该疾病在近期出现了递增的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慢性支气管炎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多痰以及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产生活,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甚至会引发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很大威胁。基于此,本文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慢性支气管炎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2019年在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4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为6例;患者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为(3.2±8.6)岁;病程4-10年,平均病程(7±3.6)年。观察组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为(52.9±8.4)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为(5.5±3.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了医院伦理会的同意。
1.2 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采用的是西医治疗的方式,给予患者支气管舒张药物、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控制感染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吸氧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都为一个月。
1.2.2观察组:本组采用的是中医内科的治疗手段,按照中医手段把患者进行分类,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开具不同的药方,结合病情变化适当增减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下面是详细的治疗内容:
(1)肺肾两虚型:该类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干咳痰少、胸闷气短、头晕眼花、盗汗等。开具的药方主要有:甘草6g、熟地黄12g、枇杷叶10g、半夏6g、陈皮6g、五味子6g、太子参30g、麦冬15g。每天1剂用温水煎服,7d为一个疗程,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药方。
(2)肾虚型:该类型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酸、尿频、痰多、胸闷气短等。药方有痰多、尿频、腰酸等。药方茱英10g、泽泻15g、半夏15g、获荃20g、肉桂lOg、淮山药25g、陈皮10g、党参25g、熟地15g、甘草10g、附子15g、白术15g。早晚各服一次,7d为一疗程,并对药方酌情进行调整。
(3)肺虚型:该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痰液有粘性、痰多等。药方:灸麻黄12g、桔梗12g、百部12g、厚朴15g、杏仁12g、苏子12g、灸甘草6g、获荃20g、紫莞6g、半夏15g、白前6g。每天用温水煎服早晚各一次,7d后对药方按照病情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患者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后,医护人员要进行定期的随访,也要让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是否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进行确定,这样才能配置合理的配方,确保患者的病情尽快康复。
1.3 疗效指标
根据《内科实用学》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和主要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病情是否稳定进行判断。本次研究划分的疗效,主要分为无线、有效、显效以及治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观察发现,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中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所示。
3 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目前对于很多慢性疾病的治疗有了更加妥善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在慢性疾病中,慢性支气管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老年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时候会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该疾病容易复发、发病周期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对慢性支气管炎采用西医治疗的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病人的病情,但从后期就能够看出非常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而且无法彻底根治该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中医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慢性支气管炎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的方式,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在开展中医治疗时,可以采取中医辨证法解决问题,并利用中药调节身体,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致病因素,从根本上消除慢性支气管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属于咳喘范围,与患者的肝、肺、肾等脏器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要对脏器功能进行有效调节。并且,通过辩证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医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方式消除患者病症,并降低复发的可能。比如,本次中医药方中的麦冬,具有润喉、润肺清心、降血糖、抗疲劳的作用。太子参可以治疗因肺虚导致的咳嗽、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等,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通过本次研究得出,采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数据就能够明显看出,中医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症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对该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改善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来说,在开展治疗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式,相比较西医来说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永泉,马民皓,曹海利,等.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12).
[2]刘国岩.慢性支气管炎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94).
[3]宁文虹,曹长伟.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