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冯泽旻
[导读]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
        冯泽旻
        大庆油田五官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大庆  163416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不同剂量孕酮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口服黄体酮治疗,对照组服用200mg/d,观察组服用100mg/d。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撤药性出血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药性出血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0mg/d及200mg/d剂量的孕酮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相当,但100mg/d剂量的孕酮不良反应更小,临床可使用低剂量治疗,以确保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孕酮;不同剂量;临床疗效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与精神压力、情绪不佳、营养失衡等密切相关,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以年轻女性最为常见。病理研究显示,本病主要是由于卵巢或垂体功能异常,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孕激素紊乱或水平降低,从而引发月经失调症状。发病时,表现为经前闭经、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可伴随头晕、气促、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补充孕酮是临床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方法,能有效改善机体孕激素紊乱的问题,达到调经止血、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黄体酮是常用孕激素,口服给药,简单易行,且对乳腺的影响较小,但使用剂量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不同剂量孕酮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妇科治疗的54例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血清孕酮水平<9.51nmol/L,子宫内膜厚度≥0.5cm,病程≥6个月,且均有月经失调症状;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合并严重内分泌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按孕酮治疗的剂量不同将
        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观察组年龄19~45岁,平均年龄(29.4±8.1)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4.6±2.9)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7.46±0.62)mm。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9.2±7.9)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4.2±2.7)年;平均子宫内膜厚度(7.49±0.64)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902)。对照组口服剂量为200mg/d,早晚各服用100mg。观察组口服剂量为100mg/d,每晚睡前口服1次。两组均治疗7~10d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撤药性出血经月经卡估算出血量并在月经后3d检查B超测定子宫内膜厚度,以此判定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子宫出血量在正常标准内,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子宫出血量明显减少,但未至正常范围,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降低;无效:治疗后子宫出血量明显无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未降低或增加。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撤药性出血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评分。以月经卡评分作为阴道出血量评分标准。
        1.3.3 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头晕。
        1.4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数据使用卡方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撤药性出血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撤药性出血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是常见的月经不调性疾病,与卵巢功能紊乱、孕激素分泌减少有直接关联,导致子宫内膜不能正常脱落,从而引发月经失调。根据发病年龄的不同分为青春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和更年期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两种疾病的的发病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前者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缓慢或不发育所致,而后者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垂体促性腺激素敏感性降低所致。本病对患者的健康危害较大,且容易造成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但临床对孕酮的使用剂量仍存在争议,部分患者在孕酮治疗后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因此,如何选择有效、安全的剂量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黄体酮为天然型孕激素,卵巢可分泌黄体酮,降解雌激素受体,促进子宫内膜从增殖期向分泌期转变,进而引起蜕膜样变,刺激子宫内膜萎缩、脱落,减少子宫内膜厚度。外源性补充黄体酮能够模拟卵巢分泌黄体酮,达到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维持正常月经周期的目的。黄体酮胶囊经口服给药,用药方便,进入机体后在消化道内吸收,且不会对乳腺产生不良刺激,总体的安全性较好。但大剂量服用仍可产生腹泻、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大多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一般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药性出血率、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100mg/d和200mg/d剂量的黄体酮对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减少子宫异常出血,有助于保护子宫内膜,恢复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但200mg/d的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0mg/d。
        综上所述,100mg/d及200mg/d剂量的孕酮治疗无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相当,均可减少子宫内膜厚度,促进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但100mg/d剂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推荐临床优先选用100mg/d的孕酮。
参考文献
[1]吴金萍.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疗效对比.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9):3234-3235.
[2]冯琳.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对比.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