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李静
[导读]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李静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 山东 泰安271200

        摘要: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儿科患儿232例,随机选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80例。按照年龄段不同分析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并分析儿科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应用现状、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 232例患儿中应用糖皮质激素80例,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多年龄段为0~3岁,糖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及急性支气管炎中;儿科疾病诊治中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其次为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32例应用1种糖皮质激素,46例应用2种糖皮质激素,2例应用3种糖皮质激素。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54例药物应用合理,不合理26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药物选取不当、药物剂量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结论 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诊治中仍存在药物选取不当、药物剂量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表现。因此,加强糖皮质激素应用合理管理,重视个体化用药尤为关键,同时应在综合考虑患儿年龄及遵循糖皮质激素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严格把控给药方式,调控药物应用剂量,缩短用药时间,且停止用药时,严格遵循缓慢减量原则,以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儿童 合理性 安全性
        糖皮质激素作为肾上腺分泌甾体类激素之一,具有抑制免疫、抗休克、抗炎及抗病毒等作用。研究显示,糖皮质激素作为临床治疗最常用药物之一,极易因应用不当而诱发诸多不良反应,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6.0%,仅次于抗生素 。此外,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合理现象发生频繁,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因此,为进一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糖皮质激素在儿科临床诊疗中的安全性及合理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红河州妇幼保健院儿科患儿232例,随机选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80例。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详细记录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糖皮质激素应用名称等,按照年龄段不同分析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并分析儿科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应用现状、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情况。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232例患儿中应用糖皮质激素80例(占34.48%),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0~12岁,平均(3.1±1.2)岁。糖皮质激素应用年龄段分别为:0~1岁40例(占50.00%)、2~3岁24例(占30.00%)、4~6岁9例(占11.25%)、7~12岁7例(占8.75%),应用最多年龄段为0~3岁(占80.00%)。
2.2 儿科疾病中糖皮质激素应用现状
        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糖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及急性支气管炎诊治中,占比81.25%(65/80)。儿科疾病诊治中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占比37.69%(49/130),其次为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占比26.15%(34/130)。


2.3 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
        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32例应用1种糖皮质激素(占40.00%),46例应用2种糖皮质激素(占57.50%),2例应用3种糖皮质激素(占2.50%)。
2.4不合理用药情况
        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合理54例(占67.50%),不合理26例(占32.5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药物选取不当8例(占10.00%)、药物剂量不当3例(占3.75%)、用药时间过长15例(占18.75%)。
3 讨论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调节水电解质功能较差,同时其内分泌系统、肝脏、中枢等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正常,极易影响药物疗效 。此外,儿童肾脏功能发育不完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肾有效血流量较少等因素,极易减缓药物代谢速度,提高血药浓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表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骨质疏松、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等诸多并发症,加重感染危险性,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因此,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科疾病时,需结合儿童生理特点,以提高用药安全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报道还指出,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科疾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适当治疗方法,并综合考虑病情程度、年龄、体质量等因素,从而制定针对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措施,减少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232例患儿中应用糖皮质激素80例,表明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广泛。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糖皮质激素应用最多年龄段为0~3岁,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32例应用1种糖皮质激素,46例应用2种糖皮质激素,2例应用3种糖皮质激素;80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中54例药物应用合理,不合理26例,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药物选取不当、药物剂量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提示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诊治中存在滥用、乱用等不合理现象。姜哲等 研究发现,利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2013年1—6月1 042份儿科住院病例,发现462份应用糖皮质激素病例(占44.34%),且82.30%患儿集中于0~3岁,同时其糖皮质激素应用合理率为68.40%,且其不合理病例主要表现为时程、给药剂量及选药不合理,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药物选取不当: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因长效作用明显而被普及应用于临床儿科治疗中,本研究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在儿科疾病诊治中应用率为37.69%。但由于患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整,长时间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极易影响患儿正常发育。因此,治疗儿科疾病应选取短效糖皮质激素,且应最大限度减少药物剂量与用药时间。而泼尼松龙松注射液、布地奈德作为中短效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活性较弱,有助于缓解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喘息疾病等临床症状,且其安全性良好,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药物应用剂量不当:目前临床多根据国家卫生院颁布的《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用药,但临床尚未明确规定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治疗中具体剂量。研究表明,患儿实际病情是制定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的重要前提,同时还应以患儿年龄为主,体质量为辅,以规定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 。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应用生理剂量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不仅可明显降低糖皮质激素应用剂量,还对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用药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 。
        用药时间过长:结合临床实践发现,糖皮质激素应用最佳时间为<5 d,究其原因在于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过长,极易增加患儿心律不齐、发育停止等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 。因此,严格把控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加强院内儿科医师疾病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药物应用不合理现象。
        综上所知,糖皮质激素在儿科疾病诊治中仍存在药物选取不当、药物剂量不当及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表现。因此,加强糖皮质激素应用合理管理,重视个体化用药尤为关键,同时应在综合考虑患儿年龄及遵循糖皮质激素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严格把控给药方式,调控药物应用剂量,缩短用药时间,且停止用药时,严格遵循缓慢减量原则,以防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安全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