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对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杨伟 王平 郑英俊 杜明君
[导读] 目的:观察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杨伟 王平 郑英俊 杜明君
        上海电力医院, 上海 200050
        【摘要】目的:观察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2015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抽取54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27例,常规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研究组采取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患者术后相关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创新性进展,有助于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十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前列腺增生;临床有效性

        对于中、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中多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自上世纪70年代起,即为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随着时代发展及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其适用性已逐步降低[1]。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集合了开放前列腺剜除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优点,兼具术野清晰,切除彻底,微创安全、疗效确切等显著优势,已逐渐成为前列腺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2]。本研究基于此,选取2015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并分析了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5年02月~2020年02月期间接诊的5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展开研究,应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n=27例)、常规组(n=27例)。研究组患者周岁统计值是(58.03±2.27)岁;前列腺体积统计值是(60.54±8.79)mL。常规组患者周岁统计值是(57.51±2.32)岁;前列腺体积统计值是(59.32±8.67)mL。纳入患者符合CUA发布的《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精神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针对不同组别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研究组采取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治疗:直视进镜,注入冲洗液,熟悉患者尿道、膀胱、精阜及前列腺周围结构,依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给予膀胱穿刺造瘘。于精阜左侧寻找前列腺包膜层面,向中叶及右侧叶轻剥,使三叶连成一体,首先剜除前列腺中叶,然后顺时针推剥左叶,逆时针推剥右叶直至两侧叶与中叶汇合,离断膀胱颈黏膜。由前列腺尖部向膀胱颈方向推剥,直至完全分离后,剜除并切断与前列腺的连接部位。手术期间出现活动性出血及时电凝止血,手术基本完成后,冲洗膀胱,并插入20F或18F三腔气囊导尿管引流。
        常规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将电切镜的尖端精准置于精阜下侧,按长条形电切中叶腺体组织,见到膀胱颈口的纤维时停止电切,避免损伤精阜及膀胱颈。随后先切出标志沟指引切除长度及深度,参照标志沟完成其余侧叶切除,并及时电凝止血。最后,旋转电切镜切除前列腺两侧叶的尖端组织,修正前列腺尖部。手术基本完成后,冲洗膀胱,并插入导尿管引流。
1.3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膀胱冲洗时间。(2)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0~35分),0~7分为轻度;8~14分为中度;14~21分为重度;22分以上为极重度。最大尿流率越大,参与尿路及IPSS评分越低,代表患者临床疗效越佳。(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例数+尿失禁例数+尿道损伤例数+包膜穿孔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经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2.2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对比

2.3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尿道损伤1例,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1/27),显著低于常规组术后出血2例、尿失禁2例、尿道损伤1例、包膜穿孔1例,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6/27),数据有统计学差异(X2=4.1033、P=0.0472)。
3讨论
        前列腺是男性患者体内重要的附属性腺,承担着控制排尿、调节内外分泌及参与生殖等重要职能。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功能不断衰减,即可诱发前列腺增生,对中老年男性群体的排泄状况及性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困扰[3]。经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作为前列腺患者的治疗“金标准”,现已逐渐暴露出适用前列腺增生适应症范围较小,切除不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4]。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作为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的改进,首先,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在前列腺包膜层面操作,减少了对前列腺动脉的直接损伤,能够降低对尿道及包膜的损伤,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继发出血几率。其次,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直达包膜,更有利于彻底剜除球形的前列腺腺体,降低术后残留,对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再次,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术野清晰,界限明确,剥离彻底,不易误损伤尿道括约肌,使尿失禁的风险大为降低,同时手术持续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膀胱冲洗时间都得到了显著缩短,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及膀胱冲洗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各项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综上所述,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克服并完善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相关缺陷,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进行了创新及发展,可能成为前列腺治疗的“新金标准”,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玉秋.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的应用及预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114-115.
[2]古军,车宪平,徐磊,等.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06):150-153.
[3]董怀生,谷国杰,李良军,等.经尿道等离子微创不同术式对体积<100 ml BPH患者膀胱功能、性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8,24(09):807-810.
[4]卢书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性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12):3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