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对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徐丽 陈晓娟 吕秋波*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对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徐丽 陈晓娟 吕秋波*通讯作者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1
        【摘要】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对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药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对于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泽泻汤加减;痰浊上蒙型眩晕;疗效;生活质量;影响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调查发现眩晕的发病率约为7.4%[1],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如何有效治疗眩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西医治疗虽然能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较多,易耐受,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根据中医理论,眩晕主要由风、火、虚、痰四个因素引起,与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多为阴阳失调、风阳上扬、气滞、风痰扰乱所致。因此,本证的治疗应以“祛风化痰、健脾燥湿”为主[1]。本研究选择我院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总有效率,分析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对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共8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8(54.55±2.88)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3-79(54.52±2.55)岁。本研究经伦理批准。两组资料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谷维素片,口服,30 mg/次,每天三次,氟桂利嗪胶囊,口服,10 mg/次,每天两次。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方药组成:姜半夏15 g,炒白术 6 g,旋覆花12 g丹参 15 g,泽泻 8 g,生姜 9 g,甘草 6 g,天麻10 g, 白茯苓 30 g,竹茹 10 g,陈皮 8 g,浙贝母 6 g。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治疗5d。痰湿内阻现象的患者加胆南星和苍术;痰瘀化火加郁金;伴随耳鸣患者加钩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0-100分,分值越高越好)、总有效率。
1.4疗效标准
        显效代表痰浊型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改变体位后无不良感觉。有效说明痰浊型眩晕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位改变后出现轻度不良症状。无效是指治疗完成后,痰浊眩晕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2]。
1.5统计学方法
        在SPSS22.0软件中,总有效率实施 x2统计,生活质量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对照组78.01±3.45分,观察组78.55±3.81分,P>0.05,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5.56±3.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3.01±3.01分,P<0.05。
2.2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19例,治疗有效19例,治疗无效2例,总有效率是95.00%。对照组治疗显效15例,治疗有效15例,治疗无效10例,总有效率是75.00%。
3讨论
        研究资料显示,眩晕较为严重,患者多为突发性旋转感、漂浮,头部沉重,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或呕吐痰、流涎,以风痰扰乱的辨证论治较为常见。中医专家认为,眩晕往往是由于功能障碍,饮食不精,导致津液积聚成痰,痰中阻络是气机异常升降所致,再无升降,浊阴不降,最后是风痰扰乱。因此,大多数中医专家认为,本病应按照祛风化痰、健脾健胃的原则进行治疗[3]。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中,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吐作用,天麻具有平肝止晕作用。两者配伍,具有化痰止风的功效。白术有补脾燥湿的作用,白茯苓有健脾利水的作用,泽泻有解风化痰、泻湿、化痰利尿的作用,陈皮有调理气痰的作用,甘草、生姜有助于健脾健胃,减少不良反应,止吐,甘草有调和诸药的作用[4]。同时,中医药治疗采取辩证论治,合理调整不同证型的用药种类和剂量,改善患者病情,切实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泽泻、旋覆花、浙贝母、 陈皮、竹茹、丹参联合,可降逆下气、调畅气机和活血化瘀。全方相辅相成,攻补兼施,可有效定眩息风、祛痰健脾、补气降气。现代药理学证实,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可有效改善脂代谢指标和改善头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西药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减对于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性眩晕7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5(17):29.

[2]符立镇.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8):13-14.

[3]李锦川.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43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60-61.

[4]胡廷梅.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5):40-41.

[5]宋莉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19(5):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