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平 高继红
(凤庆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云南 凤庆 675900)
【摘要】目的 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选取62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31例实施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31例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作为观察组,使用SPSS15.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摆体位(T1)、切皮后5min(T2)、扩髓腔(T3)、拔管(T4)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髂筋膜间隙阻滞;全身麻醉;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程度
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式即为髋关节置换术,该术式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同[1]。但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多、剧烈疼痛等特点,影响患者舒适度以及术后康复情况。而高龄患者又多伴有各种慢性疾病,脏器功能储备差。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麻醉方案逐渐成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热点研究项目[2]。本文主要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及术后疼痛的影响,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共纳入62例患者,均选取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均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61-88岁,平均(74.85±10.37)岁。观察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63-87岁,平均(73.76±10.4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全身静吸复合麻醉,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心电监护,行有创动脉穿刺测血压,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1.5-2.0mg/kg、舒芬太尼0.1-0.2ug/kg,罗库溴铵0.6-0.9mg/kg,术中维持丙伯酚1.5-2mg/kg/h,瑞芬太尼0.1-0.2mg/kg/h,七氟烷1-2ml/h吸人潮,气在6-8mL/kg。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具体为:安排同一位麻醉医师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于腹股沟韧带中外1/3交点处向下1.0cm处选取穿刺点,沿腹股沟皱褶处放置超声探头,仔细观察阔筋膜、髂筋膜两层结构,之后使用平面内技术,倾斜45°进针,感受到2次突破感后回抽无血,缓慢注入2-3mL生理盐水,注意观察液体扩散情况,当确定液体扩散定位正确时,则继续注入30mL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若定位错误,则重新调整进针位置。
1.3观察指标
(1)麻醉效果。分别于入室(T0)、摆体位(T1)、切皮后5min(T2)、扩髓腔(T3)、拔管(T4)测定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2)术后疼痛情况。取一条10cm长的线,从头至尾每隔1cm做1处标记,0-无痛,10-剧烈疼痛,从0-10cm疼痛依次加重,分别于术前、术后统计患者疼痛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用均值加减标准差(x±s),采用t检验,用频数(n,%)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麻醉效果
组间各个时刻麻醉效果对比详见表1:
.pn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术后疼痛情况
术前组间VA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24小时观察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png)
3讨论
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目前,临床针对髋关节骨折主要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该项手术作为侵入式操作,对老年患者产生较大创伤,刺激强烈出血。同时大多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对手术以及麻醉的耐受力较差,进一步加大了手术以及麻醉风险[2]。既往单纯的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麻醉致使患者无法配合体位穿刺,而手术又需要不断地改变骨折断端或扩张髓腔,难以实现有效治疗。在不完善麻醉情况下也会使血压波动明显,最终造成血栓脱落,心脑肺梗死,影响患者术后愈合康复。选择合理的麻醉方法对于保证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安全恢复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3]。
髂筋膜间隙位于髂筋膜与髂腰肌两者之间,属于一个潜在间隙,包含了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等多种神经组织,使用长效局麻药在髂筋膜间隙扩散,即是对上述所包含的神经实现良好的阻滞,有效阻滞了手术区域的传入神经,避免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减少脑垂体、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同时也会对其发出的髋关节分支起到一定作用,有效地发挥了良好的镇痛作用[4]。故本文中观察组术后6、12、24小时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由于该操作部位远离血管以及股神经,操作安全性也获得极大的提高,有效避免了切皮、复位、扩张髓腔时血压的剧烈波动,患者术中应激反应降低,生命体征得以稳定[5]。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T0、T1、T2、T3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提示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减轻应激反应,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内。
综上所述,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实施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萍, 喻耀华. 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炎症应激介质分泌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8, 24(5):604-607.
[2]俞玉龙, 陈斌, 包倩倩. 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SLIPA喉罩全麻的应用效果观察[J]. 浙江创伤外科, 2018, 23(1):52-53.
[3]任雪锋, 封婷, 陈练. 超声引导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40(10):2100-2104.
[4]王志广, 金海飞, 朱丽娜 . 全身麻醉结合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炎症应激介质分泌的影响[J]. 浙江创伤外科, 2019, 24(1):204-206.
[5]嵇家燕.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应激水平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 系统医学, 2020, 5(5):40-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