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玲
双柏县人民医院 云南楚雄 675100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中医内科血瘀证患者,实验时间控制在2017年4月-2020年4月,共计104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本次实验采取编号分组方式确定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手段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通过活血化瘀手段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分别为98.08%及71.15%,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有着较大幅度的缩减,分别为(6.3±2.8)天及(9.4±2.9)天,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血瘀证;活血化瘀
前言:血瘀证在中医内科有着较高的出现几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血瘀证的治疗难度较大,常规手段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病情时有反复,患者往往承受着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痛苦。相比西医,中医内科在血瘀证患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见解,主张标本兼顾,能够实现快速活血化瘀的目的,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对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共计104例中医内科血瘀证患者参与其中,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开始于2017年4月,结束于2020年4月,实验对象为104例中医内科血瘀证患者,对所选患者进行编号,奇数编号患者均为对照组,偶数编号患者均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均值为(46.2±5.1)岁,年龄上至69岁,下至20岁,27:25为男女比,实验组患者年龄均值为(46.4±5.3)岁,年龄上至70岁,下至20岁,28:24为男女比。两组患者一般信息之间差异微小(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为中医内科血瘀证患者;伦理委员会允许本次实验的开展;实验坚持自愿参与原则;实验对象均具备配合实验的能力。排除标准:患者中途放弃;患者身体出现异常情况[1]。
1.2方法
通过常规治疗手段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通过活血化瘀手段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通过解痉平喘药物、抗炎药物、利尿剂及营养支持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活血化瘀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治疗,在气滞引发的血瘀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采取理气活血手段进行治疗,在寒凝导致的血瘀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采取温经活血手段进行治疗,在热像过重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采取清热活血手段,在肾阳虚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采取补肾活血手段,以此保证治疗手段的针对性[2]。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涉及到的数据由SPSS21.0进行,(x±s)用于指代计量资料,(n)用于指代计数资料,P<0.05意味着数据差异凸显[3]。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升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98.08%明显高于71.15%,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详情见表1。
.png)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
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缩减幅度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6.3±2.8)天明显短于(9.4±2.9)天,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
3.讨论
瘀血是疾病发生过程及治疗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对疾病治疗难度及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不能对淤血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效果,加大患者的痛苦。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医治疗手段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显著的效果。相比常规治疗手段,活血化瘀手段在血瘀证患者治疗中优势较为突出。中医上认为外邪入脉、血热搏结等原因是导致血瘀证的主要原因,强调对患者病情进行辨证分析,针对性采取活血化瘀手段进行治疗。共计104例中医内科血瘀证患者参与2017年4月-2020年4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中医内科医护人员开展后续工作带来一些帮助[4]。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接受常规治疗手段及活血化瘀手段,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1.15%,对照组及实验组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由此可以得出,活血化瘀手段能够有效优化血瘀证患者治疗效果;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6.3±2.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9.4±2.9)天,对照组及实验组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由此可以得出,活血化瘀手段在缩短血瘀证患者住院时间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活血化瘀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实验表明,活血化瘀治疗手段在提高血瘀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方面效果十分理想。中医内科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活血化瘀手段的作用,并积极在血瘀证患者治疗中加以实践,以此提高血瘀证治疗水平,加快血瘀证患者的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刁铁成. 中医内科临床中活血化瘀的应用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14):102-103.
[2]刘莹.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的应用效果[J]. 光明中医,2019,34(24):3708-3710.
[3]江运超. 活血化瘀法内科的应用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7):15-16.
[4]左敏.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