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产科优质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耿晖
[导读] 目的 探析产科优质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
        耿晖
        阜南县人民医院  安徽 阜阳  236300

        【摘要】 目的 探析产科优质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24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62 例) 和对照组 (62例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第二产程时长、产后 2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 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产妇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孕产妇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能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 产科;优质护理; 自然分娩; 剖宫产率
        
        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一种自然过程,然而分娩时导致的疼痛及对产妇心理和社会带来影响,使产妇对自然分娩缺乏信心,存在恐惧感,导致剖宫产率不断增加。据相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孕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比例高达50%以上,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剖宫产比例界限。较多孕妇由于惧怕自然分娩带来的疼痛感,产生心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缺乏自然分娩的信心,而选择剖宫产分娩,又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如何正确引导产妇正确认识、选择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从而保障母婴的健康质量,已经成为临床产科护理探讨的热点。本研究对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24例产妇,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 (62例) 和对照组(62例),所有产妇未见妊娠合并症,均为单胎,经超声检查胎儿未见异常。所有产妇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年龄19~37岁,平均 (28.1±1.4)岁;孕周38~41周,平均(39.7±0.3)周;体重为55~82kg,平均体重为(70.1±3.2)kg;受教育时长为 12~22年,平均(18.1±1.3)年。观察组年龄20~39 岁,平均(28.3±1.7)岁;孕周39~41周,平均(39.6±0.5)周;体重为53~79kg,平均体重为 (69.6±3.5)kg,受教育时长为10~24 年,平均(17.7±1.6)年。不同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监测体温、观察先兆症状、记录胎心变化及规律宫缩、护送待产室、保持环境安静、术后安置等。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①健康宣教。及时纠正产妇及其家属关于分娩的认知误区,让产妇及其家属了解在没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选择阴道自然分娩对母婴均有好处 ② 人文关怀。产妇入院时给予热情接待,面带微笑,耐心讲解产前、分娩中及产后等相关情况,认真倾听产妇及其
家属的疑问并给予详细解答,以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此外,安排一名护理人员全程陪伴产妇,不断鼓励产妇增强其信心,通过与产妇交流,及时了解其各种不适感,给予其安全感,并指导产妇深呼吸得到放松。 ③个性化护理。根据每例产妇的具体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指导产妇每日活动、营养补充,通过交流沟通,增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密切关注临产产妇的心理变化,通过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④ 打造家庭式病房。根据产妇的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其布置病房的环境,保证病房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让产妇充分感受到家庭式的温暖。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自然分娩率、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2)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估,调查问卷包括护理操作技能、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沟通技巧等,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3)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护理前后产妇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焦虑和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护理效果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96.8%(60/62),高于对照组的85.5%(53/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8,P=0.027);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产妇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3 讨论
        生产过程中会受到产妇自身因素、胎儿因素以及生产操作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产妇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以及生产结局产生影响。不仅可能对产妇与胎儿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甚至对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导致产妇或者胎儿的死亡。在当前的生产过程中,剖宫产生产方式的利用率在逐年的提高,并且有持续增高的趋势。但是剖宫产的生产方式不仅会对产妇的身体造成创伤,引发产妇的疼痛感,进一步导致产妇出现紧张与焦虑等消极的情绪,不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甚至引发产后抑郁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第二产程时长、产后2h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焦虑和抑郁情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给予产妇高效的护理方式,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为产妇与胎儿的健康提供保障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产妇进行护理时,利用产科优质护理新模式的护理方法,可以促进产妇在分娩结局中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的几率,进一步的提高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值得在对产妇护理工作中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刘伟莲,张玉宇,余诗园,戴秀梅,张东玉.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高血压患者自然分娩率影响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03):80-81.
[2]王娜.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初产妇负性情绪、产程进展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2):22-23.
[3]张海娜.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和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30(09):184-185.
[4]曹小丽. 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6):116+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