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钱莉
[导读] 目的 探究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
        钱莉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 214101
        【摘要】目的   探究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2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参考组(n=26)与研讨组(n=26),均给予两组患者一般护理,研讨组同时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研讨组的情绪稳定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恢复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病情。
        【关键词】老年心脑血管病;康复护理;并发症;情绪稳定率
        心脑血管病是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1]。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肺心病、脑溢血、脑卒中等,统称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头痛、昏厥、胸闷气短、心绞痛、心慌乏力等症,严重可致残,如半身不遂,甚至猝死。部分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经有效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或者肢体功能不全,肢体缺陷产生的不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康复均造成很大影响,为此,加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2]。本文围绕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52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按照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参考组(n=26)与研讨组(n=26),所有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及临床接触均被明确诊断为心血管疾病者,年龄≥60岁,所有患者认知能力及沟通能力均正常,且在知情同意后签署研究协议书,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严重感染疾病者、过敏体质患者、 既往有精神病史患者以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参考组中,男女比例为16:10;患者年龄介于62~7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70.47±3.19)岁;疾病类型:高血压心脏病 21 例,风湿性心脏病 11 例,肺心病10 例。研讨组中,男女比例为14:12;患者年龄介于62~7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70.78±3.07)岁;疾病类型:高血压心脏病 22 例,风湿性心脏病 10 例,肺心病9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给予患者一般护理,包括入院介绍、病房护理,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按时休息,做好消毒工作,确保病房干净卫生、通风透光、温湿度适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提醒家属密切配合。
        研讨组基于一般护理,给予患者康复护理,包括:①健康宣教:结合互联网,将老年心血管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编辑成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视频或图文并茂的文案,依照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水平或阅读习惯等发放健康手册或用自媒体设备播放宣教视频,也可以开展疾病专题讲座,增强健康宣教工作的多样性、趣味性、实效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及认知度。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及素养,学习心理学等益于护理的相关知识,发扬人文主义关怀,全面评估患者的疾病信息、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等,依照患者实际针对性排除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多鼓励安慰患者,多用敬词敬语,耐心倾听、解答,多讲述治疗成功案例,树立其与病魔作斗争的决心,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③康复锻炼护理:依照患者的病情实际针对性制定康复锻炼护理方案,遵循从卧床到行走的原则,如:仰卧位、侧卧位和健侧卧位的练习,翻身训练,(坐立或者在日常进餐时)坐位练习,坐位平衡训练,耐力训练,步行训练(借助平衡杠),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主诉内心感受及耐受程度适当增加训练量和训练难度。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手做支架或借助康复器材,不断鼓励和安抚,防止坠床、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④饮食护理:依照患者病情、偏好等实际,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海参、泥鳅、鳝鱼及芝麻、山药、银杏、豆腐皮、葵花子等。⑤生活护理: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指导患者独自进食、脱衣、穿衣、洗漱、进餐和如厕等日常锻炼,细心照看患者的日常,并利用图片、视频等对患者进行听力、朗读等训练。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情绪稳定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1;

2.2情绪稳定率情况
        研讨组的情绪稳定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及行为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发率不断攀高。因老年人机体功能的衰变引起心功能下降及血管硬化,进而引发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或出血,形成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病死率已居当前各种疾病死因之首,且致残率也很高,被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3]。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起病突然、危害性较大,治疗周期长,且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治疗虽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但无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缺失的情况,为此,还需配合以周密且优质的护理干预[4]。常规临床护理多侧重于“辅助治疗”,虽然可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效果不太理想。有研究表示,制订和实施科学的有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讨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研讨组的情绪稳定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给予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心理,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恢复患者活动能力,改善病情。
【参考文献】
[1] 董海原, 王炳彦, 曲博,等. 谨防人类死亡病因头号杀手 心脑血管疾病[J]. 健康向导, 2019(5).
[2] 张丽敏, 张洋. 肢体康复训练在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29).
[3] 鲍凌, 王利霞.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探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 6(28):75-76.
[4] 何丽.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分析[J]. 健康必读, 2019(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