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蕊
阜南县人民医院 安徽 阜阳 2363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两种护理手段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评价。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率等指标,各项数据,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而且还能缓解孕妇紧张焦虑心态。
【关键词】产后出血;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效果
产科作为我国卫生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数量较多,医患关系较
为紧张。为保证治疗效果,在产科医疗活动中,需要开展一些必要的护理工作,构建系统化护理手段,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完整的医疗服务。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较严重并发症类型,同时也是造成产妇分娩期死亡的关键诱因,亟待临床给予合理的医护干预措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本研究为了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特选取100例产妇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并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进行护理,探讨其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6岁,平均(28.67±5.23)岁,患者孕周38~41周,平均(38.5±3.9)周,初产产妇30例,经产
产妇20例。自然分娩产妇22例,剖宫产产妇2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8.91±4.16)岁,患者孕周为37~40周,平均(38.4±3.6)周,初产产妇29例,经产产妇21例。自然分娩产妇31例,剖宫产产妇1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①做好心理健康护理:产妇心理状态波动较大,由于心态变化对于产妇身体健康状况有直接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环节,应当密切观察产妇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其出现消极情绪,有必要采取相应手段进行心理干预,为产妇营造出良好心理状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除耐心、细致地与孕妇进行交流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类健康手册等资料,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提升产妇医疗知识储备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护士开展各类诊疗工作。②产前护理:在护理前,对产妇各类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及分析,针对不同产妇情况,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对产妇分娩时可能遇到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处理,对于情况危险的产妇,应加强监护力度。对产妇进行科学有效的产前培训,帮助产妇掌握必要的呼吸方法。③产程护理:在第一产程中,除对产妇生命体征和心理进行监护外,还应仔细观察并记录产妇宫颈扩张、宫缩、胎膜破裂等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对产程进行判断,从而做好预防出血的工作准备。注意保证能量液体及时补充,以避免产妇过度疲惫。在第二产程时,应按照步骤严格进行接产,注意对胎心音的观察,把握切开会阴的指征和最佳时机,为避免产道受损,可指导产妇正确利用腹压和呼吸节奏来促进分娩。在第三产程中,胎儿分娩后,为促进子宫收缩,可以进行子宫按摩,注意对胎膜、胎盘和软产道进行检查,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有效处理。④产后护理:在产妇产后2h内,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出血情况,耐心倾听产妇自诉,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以促进子宫收缩。
1.3 评价指标
参考《产妇科学》标准开展,详细记录患者产后24h内的出血量,由科室制定满意度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产后出血量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率对比,观察组(6.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png)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png)
3 讨论
从临床层面来讲,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如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等,均成为诱发产后出血的现实隐患,构成了产妇的健康威胁。目前,针对产后出血情况的治疗,临床主张借助科学的护理预防干预措施,根据产妇的具体出血诱因作对应护理,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本研究中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是本着预防产后出血的原则,展开产妇的对应护理服务。产前阶段通过护患双方的有效沟通、交流,对产妇的不良情绪做出了有效排解,并通过具体的临床分娩知识宣教,促使产妇自身对分娩注意事项的把握,降低了因不良情绪波动所致的产后出血情况发生率。且分娩期通过各产程的对应护理服务干预措施,对产妇的潜在出血诱因实施了综合分析,避免了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情况发生。产后阶段,则通过产妇生命体征实时观察、婴儿早吸吮、宫底按摩等多项护理干预措施,刺激宫缩频率,促使了宫腔积血、恶露的及时排出,消除了不良出血风险因素,由此也取得了相应较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50例产妇经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后,产后出血预防效果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产妇,平均出血量、总体出血率均相应较低。且两组产妇护理服务总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产妇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产妇(P<0.05)。
综上所述,针对产妇预后出血预防与诊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可从源头降低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及时消除患者不良出血因素,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岩.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285-286.
[2]李美鹤.探究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06-307.
[3]杨冬琼,史海莲.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4):148-149.
[4]梁雪珍.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4):256.
[5]单翠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