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 樊亚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交大一附院收治的120例行PCI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不接受院外护理干预,B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院外遵医行为评分和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结果B组护理干预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护理期间各种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5.00%)低于A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PCI患者院外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延续性护理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的优点。但是,考虑到患者可能合并基础疾病,在麻醉和手术刺激下易引起不良事件,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延长住院时间。因此,做好术后护理工作,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成为护理人员的关注重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征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使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交大一附院收治的120例行PCI术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分为A、B两组,各60例。A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9~71岁,平均(60.31±2.66)岁。B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73岁,平均(60.18±2.59)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护理方法
患者就诊后接受常规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过程及后续处理方法等;日常做好用药监督和并发症预防工作,加强饮食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①组建延续性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择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的护士入组,组长负责监督组员护理工作,并开展组员培训。②知识宣教和生活护理,患者对介入治疗技术了解较少,易产生不信任感或心理负担,与相关认识度不高有关,根据检查结果给予针对性相关知识宣教,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护理的认识度,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③出院后指导患者关注医院公众号,医院组建病患交流群,鼓励患者之间互相交流、分享护理经验,群内还有专业的护理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指导、答疑解惑,提高患者出院后护理质量;专人定期通过电话、微信平台和上门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每日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阅读公众号中的心血管病预防和控制知识,自我管理较好的患者可邀请其在微信群中分享管理经验;自我管理质量不佳的患者,医护人员每月至少上门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日常用药和心理状况等,发现问题予以个体化教育指导,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通知心理咨询师开展心理疏导。家访内容主要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遵医嘱用药情况,询问近期有无心血管事件复发情况,加强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PCI手术内容,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观察患者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行为训练、放松训练等,提升身体功能。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随访,随访时间30分钟以上,第2、3个月,每15天随访1次,3个月后每月随访1次。
1.3观察指标
(1)出院前,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3个层级。(2)在护理前、后,评价患者的自护能力,采用ESCA量表,包括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护技能、责任感4个条目,满分172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护能力越强。(3)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常见如出血、血肿、血栓形成、心律失常等。(4)出院后随访6个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前者采用QOL评分量表,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环境、综合5个领域,满分为60分;后者采用Barthel指数,包括进食、转移等10个条目,满分100分。
2结果
2.1SF-36评分
B组护理干预后SF-36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遵医行为评分
B组护理期间各种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MACE发生率
B组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5.00%)低于A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心血管类病症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进行治疗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会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良情绪,患者因为身体的并整合相关影响,导致在治疗之后恢复存在着多种问题,预后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对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需要努力的做好的患者术后的干预指导工作,保证患者掌握相关的自我护理的方法,这对改善患者的自身病症具有重要价值。现如今临床上统一认为心血管类病症是常见的循环系统病症,这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死亡人口当中,超过1/6的患者都死于心血管类病症,所以这种病症的发病特点较为突然,病程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不良的结局。对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穿刺术,将导管经过血管植入到患者体内对患者的心血管闭塞部位进行疏通,以便于改善患者的血液流通和灌注。心血管介入治疗当中,对患者落实合理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整体效果。延续性护理方案主要是在手术以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延续指导。本文通过相关结果能够得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所得的效果要比对照组更优越。对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主要是将医院的护理工作延续到院外,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它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为患者进行相关的干预,可以有效的在院外监视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一些自我护理的能力,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价值。心血管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从发病原因来看,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粘稠、吸烟、酗酒等。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治疗方案,通过穿刺将导管植入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改善血管流通和灌注,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临床实践,介入术的应用指征如下:①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且明确有大范围的心肌缺血征象,实施介入术能缓解临床症状;②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应尽早实施介入术;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实施介入术能保护心肌功能,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长期预后。考虑到患者年龄大,器官组织功能减退,术后必须加强护理服务,为病情恢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臣凤.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9-60.
[2]胡敏,邵红英.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2):243-245.
[3]王永琼,代昱虹,何跃敏.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