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欢 赵金
浙江省湖州南太湖医院有限公司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急诊科接诊的120例患者为对象,按随机非盲原则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比抢救成功情况、抢救效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收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应用于急诊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对后期病情治疗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患者;抢救效率;影响
引言
急诊是临床重要科室,是医疗和护理工作最前线,接收的患者病情危重且病情发展较快,且每天接待患者数量较多,人员较为复杂,急诊抢救难度较大,而急诊抢救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后续治疗,影响患者抢救结果。既往工作开展中,存在效率较低、流程混乱等问题,影响抢救效果,因此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优化护理流程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急诊科接诊的120例患者为对象,按随机非盲原则分为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诊医学》相关诊断标准,未经ICU治疗。排除自行转诊者,合并有心肝肾病情危及生命者,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其中,观察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19~73岁,平均年龄(43.15±14.76)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8~12h,平均(6.85±2.47)h;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4.36±15.27)岁,发病至急诊时间2.0~13h,平均(7.01±2.58)h。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详细干预措施如下:(1)优化接诊时间,严格规定出诊时间,在接到急救电话后3min内出诊,转运过程中与院内密切联系,说明患者基本情况,便于做好抢救准备;(2)提高参与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积极组织急诊相关的培训活动,重点强化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护士长需要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按照急诊工作的特点,制订出规范的、可行性强的护理流程,以急诊的核心内容为中心组织培训活动。(3)护理人员建立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能够进行抢救,并为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的情况,促进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情况。(4)做好护理准备工作。对于急诊工作中常用的医疗物品以及相关器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抢救工作中常用的物品以及器械,同时应对相关物品及器械采用精细化的管理,确保用品的数量充足,每隔一定的周期对这些医疗器械或物品进行养护,要求所有护理工作者都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并了解相关的使用注意事项。当发现物品的数量不多时需及时补充。(5)加强对医疗文书的管理。按照急诊科室的特点、工作内容和流程,制订一套详细的文书书写规范,内容主要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提前使用电脑结束交接班的各项工作,第一时间向患者的家属转达患者的临床情况,保证患者家属的知情权。(6)优化传统护理流程。精简急诊流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抢救流程,确保急诊患者可以先急救后挂号;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接到急诊电话后立即出诊,进一步缩短急诊的就诊时间,以实际的病情评估结果确定抢救的方法,协助医生开展抢救工作,动态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若发生异常需及时通报主治医生,采取妥善的方法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效率(包括收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心电监护时间、静脉釆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和治疗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选用SPSS21.0软件进行,以例(%)表示计数资料,以(±s)表示计量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P<0.05则表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00%,P<0.05。见表1。
.png)
2.2抢救效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png)
3讨论
急诊患者一般病情恶化迅速,病情十分严重,病情发展较快,在较短时间及时进行抢救,对患者病情发展的控制与生存率的提高十分必要。所以,急诊患者救治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急诊护理流程非常必要。急诊治疗分为紧急救治与抢救,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诊治,保证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得到最及时和专业的救治。
常规急救护理流程一般需消耗较多的准备时间,护理人员在进行抢救过程中仅执行医嘱准备工作,护理目标不明确,致使患者的救治效果不明显,无法保证抢救成功率,甚至还可能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导致并发症。开展急性护理流程优化,就是要优化抢救过程中的急诊时间,快速建立绿色通道,优化护理流程,使急诊护理流程更加规范,可使护理人员对护理目标充分明显,使患者的就诊时间明显缩短,进而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为临床救治成功率的提高与死亡率的降低提供有利参考。
近几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这对急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目前,传统的护理流程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急诊护理要求,所以,制定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流程非常关键,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与控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能够对医院的急诊工作以及有关的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改善,让护理的流程具有规范化、专业化和程序化的特点,能够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t=10.858、8.537、4.916、6.873、6.762、8.918),P<0.05。
在急诊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急诊互留流程优化,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以及操作水平,能够冷静进行护理,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在接到急诊电话后,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护理人员建立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能够进行抢救,并为患者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的情况,促进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医院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减少护理时间,将多余的步骤省略,提供更多抢救的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提升急诊患者抢救效率具有积极影响,缩短了抢救时间,护理流程更为合理、规范,提高了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普及,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曾阳,苏晓丽,赵江宁,李兴珍,罗静.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19):127.
[2]施玉林.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77.
[3]刘学慧.优化护理流程对急诊手术患者手术效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244.
[4]姚起,武晓攀,王园园.探讨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87+90.
[5]胡芹.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人人健康,2019(1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