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防护与疏导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王淑敏1张丽丽2
[导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患病便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一线护理人员而言,在新型冠状病毒抗“疫”中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王淑敏1张丽丽2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8医院   干部病房1    辽宁锦州   121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8医院 检验科2    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患病便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因此对于一线护理人员而言,在新型冠状病毒抗“疫”中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本文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护疏导对策展开阐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原因;防护与疏导
        2020年初我国武汉被新冠肺炎突袭,随后逐渐扩散至全国各地,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包括:乏力、咳嗽、呼吸不畅,该疾病可经飞沫、排泄物污染等途径传播,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当疫情发生后,国家相关部门便立即部署,奔赴武汉进行支援。然而这些护理人员也是普通人,在疫情面前难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抑郁、恐惧、害怕、焦虑等等,为了确保护理人员的健康,应采取措施来有效防范。本文将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展开分析,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1 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原因
        护理职业具有其特殊性,复杂的人际交往,紧张的护患关系,使护士长时间处于高压力和过度紧张状态,长期的紧张和压力可能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经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心理压力通常受自身因素、工作因素、疫情因素、心理防护因素等影响,详情如下:
1.1 自身因素
        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是90后,临床经验匮乏,工作时间较短,在疫情发生后,护理人员未做好充分准备,临危受命难免会感觉焦虑,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会担心对自己、同事及家人造成感染[1]。
1.2 工作因素
        与此同时,工作因素也会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压力,由于医院防护物资紧张,为了节省更多物资,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逐渐延长,避免上厕所。此外护理人员接触的新冠肺炎患者数量较大,增加疾病感染率[2]。对于护理人员自身而言,每天面对自己和家人都会产生大量负面情绪。如若重症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疗效不理想,便会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这些因素都会对护理人员心理产生冲击[3]。
1.3 疫情因素
        新冠肺炎疾病发展速度快,涉及范围较大,感染人数数量显著提价,难免会导致恐慌情绪的出现,对护理人员工作十分不利。
1.4 心理防护因素
        另外对于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来说,没有时间进行心理防护以及相关培训,同时未能及时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致使部分人员产生应激心理。


2 护理人员心理防护措施
        综上,笔者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保障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组织患者岗前心理培训、加强安全防护、实时心理监测、科学认识新冠肺炎,详情如下:
2.1 组织患者岗前心理培训
        在抗疫时期,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以及人民的健康,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应组织岗前心理培训工作,提前预测患者极易产生的心理压力,从而缓解其不良情绪。
2.2 加强安全防护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安全防护力度,通过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全面掌握更多防护知识,减少各种不安全因素,同时为其提供充足的物资。另外还应对护理人员合理排班,避免长时间工作影响身体健康。
2.3 实时心理监测
        为了给予护理人员心理帮助,医院应组建一支心理健康小组,对护理人员实施健康监测,对其不良心理反应及时排查,如若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向相关护理人员汇报。
2.4 科学认识新冠肺炎
        护理人员还应科学认识疫情,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建立正向思维,增强自信心。针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努力做好自身本职工作,保障患者健康,面对各种不理想的结果应淡定面对,对于自己不应过分要求,避免巨大压力的形成。通过上述对策的应用有利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做好准备工作。
3 护理人员自我疏导方法
        为缓解心理焦虑情绪,护理人员还应采取一系列自我疏导方法,如自我放松法、运动法、音乐法,详情如下:
3.1 自我放松法
        为了调节患者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采取自我疏导方法,采用腹式呼吸放松法来缓解焦虑,闭上双眼,双肩下垂,用鼻子呼吸,通过这种方法可实现护理人员自我调节[5]。心理学家发现,冥想对疾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护理人员找一个舒适的地方,采用舒适的姿势来呼吸,实现全身心放松。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适当多组织户外活动、运动、散心。
3.2 运动法
        运动可改善各器官系统功能,增强患者体质,消除负面情绪,在疫情期间,护理人员可采取室内运动实现减压的目的。对于女性护理人员而言,瑜伽是一个理想的选择,此外太极拳也可获得理想效果[6]。
3.3 音乐法
        音乐调适法的应用可深入人的情感世界来调节不良心理情绪,在选择音乐时应因人而异,将舒缓优美的曲目应用其中,促进护理人员身体和精神的放松[7],通过上述疏导方法的应用可使护理人员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全面提升心理素质,降低护士职业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原因及对策分别进行了阐述,作为一线护理人员在面对新冠肺炎时候应秉着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疫情,做好自我安全防护,确保自身安全,护理人员一旦出现心理异常,应实施自我调节,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为疫情的防治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春,云洁,袁佳丽,杜静.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防护与疏导[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02):79-81.
[2]徐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排解途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90-291.
[3]张晶,左昌兰.骨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8):45-47.
[4]乔民,曹建华.某军队后方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04):35-36.
[5]杨春艳.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理压力的影响[J].当代医学,2009,15(04):113.
[6]龚道淑,胥树平,何之荣.护患纠纷对护士造成的心理压力及疏导[J].护理管理杂志,2006(01):20-22.
[7]葛建文,郑玲.影响护理人员健康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08):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