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抗疫医疗队人文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邱艳玲
[导读]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大范围感染,促使各地纷纷派出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以此为背景,本文对抗疫医疗队人文护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邱艳玲
        湖北省建始县业州卫生院 湖北恩施 445300
        摘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大范围感染,促使各地纷纷派出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以此为背景,本文对抗疫医疗队人文护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抗疫医疗队;人文护理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具有较强传染力的病毒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此类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人体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当患者染病之后,多会表现出体温骤升、四肢无力等临床症状,甚至肺部还会发生严重的病变情况。同时,该疾病显现出的流行病特点为较强传染性、病死率低下、预后状况良好等。可是,伴随着本次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扩散,以此成为了引起全球各界广泛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这次疫情不仅为患者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使其出现了焦虑、担忧的情绪,还易导致在一线工作的医护群体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主要是因为,临床护理人员日常所担负的工作量较为繁重,工作时间较长,且精神长期保持应激状态。因此,在此次医疗救治工作中,为了确保临床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就需要针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实行动态化评估及干预。本文以此为背景,就抗疫活动中如何令护理团队始终秉持着人文关怀精神,以期尽可能的发挥自身效用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加以总结。
一、团队防护中的核心内容是感控防护
(一)提升防护意识,做好防护培训
        就医护人员而言,做好防护工作与参与患者的救治工作是同样重要的,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医护人员在防护培训与督导方面的高度重视。待各地医疗支援队抵达武汉之后,应随即开展防护培训工作,主要的培训内容包括防护意识、防护理论与防护技能。
        防护意识,该模块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中的有关内容可知,新冠肺炎得以大范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的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现已明确,人与人之间已经出现感染情况,而且,人员若身处于密闭场所之内、长时间暴露或是在高浓度的环境中,就有发生气溶胶传播的机率。由于医护人员在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长期处在密闭环境下,且与患者产生了密切接触,这就致使他们成为了易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其务必要增强自身的防护意识。由此可以看出,该培训中的重点内容是,医护人员要严格做好标准预防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就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落实感控措施。
        理论培训,该模块的主要培训内容有: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具体诊疗方案。2.作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风险人群中的一员,个人应注意的防护重点。3.医疗队在接管具体的病区后,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并明确如何将其划分成为三区两通道。
        技能培训,该模块的培训内容主要指:1.正确的防护服穿脱流程及其中常见的错误点。2.在特殊环境中的职业防护重点。3.特殊环境中如何再强化关键技术。4.出现职业暴露后,如何做好紧急处理的方法。
        此次培训的方式主要是采用6~8人组成的小组制,使用现场实训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培训老师在培训地点内进行开展循环培训。抗疫活动的管理者可预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待相关人员完成培训后,便在培训现场进行分组考核,针对未通过考核的人员,需进行一对一辅导培训,以此确保每位上岗的人员都通过了考核。
(二)创设专岗考察落实情况
        各个区域分别设置专职的感控人员,就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感控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医护人员在穿脱防护服以及迈进污染区之前,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倘若发现问题便要及时向上级反馈,以此做到无缝隙防护监管。


二、实施“以人为中心”的患者护理模式
(一)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动态评估
        参照相关研究表明,罹患新冠肺炎疾病的患者在心理方面出现的主要变化有: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发生了改变。考虑到患者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但在此过程中却并无任何家属陪伴,因此,护理人员可预先知悉患者的基本状况,比如患者的个人信息、发病史等,以此作为“话聊”的要点,而后借助下午午休后的时间,运用叙事护理同访谈框架相结合的方法,同病患开展“话聊”,借此激励患者讲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切忌随意打断患者,并应多加记录重要内容,等到访谈结束后,再就患者所提的各项问题加以整理,并告知患者,待逐项问题得到落实后,便会告知。同时,护理人员要对那些情绪低迷、生活无法自理以及核酸复阳的患者的心理动态予以重点关注。除外,护理人员在完成每日的“话聊”后,可就每位患者的特殊事项进行备注,从而便于下班次的工作人员可以动态化把握患者的情绪波动情况,而后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
(二)为患者提供灵性照顾
        灵性照顾并非是一种单一化、固定化的模式,其内涵在于帮助患者明确自身认为有意义的事物。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疑惑“我何时才能出院”、“我的核酸结果怎样会转移”等此类的问题,以此致使自己深陷无助之境。而灵性照顾主要是指:1.回顾生命,转变价值观:帮助患者回望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进而令患者得以重新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从而激发起生活的欲望。2.陪伴与分担: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可借助交谈、倾听等方式,同患者讨论患病的感受,借以令患者深知,其并非独自行走在战胜疾病的道路上,而是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陪伴在旁,继而帮助患者感受到同伴支持感,以期促使患者减轻由疾病带来的痛苦之感。借由这种照顾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起勇于战胜病魔的心态。
三、为护士授权赋能,践行组织支持与人文关怀
(一)实行层级搭配,弹性排班
        考虑到医疗队中的护理人员多是由不同专业、不同科室的人员组成,加之个人的工作习惯各异,此时,赋能于护士的举措显得十分重要,具体内容包括:1.护理人员可通过自荐或是他人推荐的方式,竞选重症组组长或普通组组长,而后,相关管理人员再结合竞选人员自身的专业、性格、性别等条件,筛选出最优人选。并且,其还需要明确各位组长所需担负的职责与权限,以此调动组长的工作积极性。2.参照不同专业所需,多多选聘感控护士、文化组长等岗位,从而表现出护士的主人翁地位。3.定期组织组长与骨干护士召开会议,在会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多多听取护士的建议,以期不断完善现有工作。4.组长作为团队中的管理者,应当给予队员以展现自身优势的机会,并对其进行大力鼓励与表扬。
(二)专业化的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在刚进入病房时,会面临着较大的工作量,且由防护服产生的闷热感和护目镜造成的视野模糊,都会造成部分人员出现心慌憋气、皮肤压伤等问题。而且,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对象是患有新冠肺炎的患者,因此,基于上述内容,部分护理人员会出现体温略微升高、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为了有效改善上述现象,我们可以采取下述措施:1.实行弹性排班,参照工作量的实际情况,对小组人员进行合理安排,使其可以分批次投入到工作之中。2.倘若某天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护理人员,管理团队需对其进行专程探望与开导。3.就某些已经出现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的护理人员来说,管理团队应及时通知呼吸科专家进行会诊,并持续跟踪后续治疗结果。4.由精神心理专家对护理人员开展1对1的减压辅导,同时,还要追踪每位护理人员的心态变化。5.护理人员可每日在工作小组微信群内打卡锻炼,以此在增强自身体质的同期,缓解疲劳紧张的情绪。
        综上所述,在抗疫过程中,若对一线护理人员与患者实行人文护理模式,不仅可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成功完成抗疫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洁琼,张蜜,等. 抗疫医疗队人文护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
邱艳玲(1978、12-?)女,汉族,湖北恩施州建始县人,专科,业州卫生院护士,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单位邮编:445300
地址: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烟墩大道302业州卫生院邱艳玲收??邮编445300
联系电话18672064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