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瑞叶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 泰安 ,2712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探讨骨科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了某院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有106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骨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根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 以提高骨科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安全管理。结果:与对策实施之前相比, 对策实施之后病患者经过对护理风险的循证分析以及策略的处理, 其护理的缺陷以及风险隐患明显下降, 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与病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在骨科护理中, 采取科学措施, 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保证患者安全,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关键词: 骨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对于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正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关注。医疗整体效果与其护理服务质量具有着密切的关系, 尤其对于骨科而言更为如此。骨科的护理服务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 整体性比较强, 所存在的风险相对较高, 为了有效减少这些护理的风险, 必须对骨科护理的质量进行改善, 这是一个必须得到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 通过对我院某年度所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进行研究, 探索了骨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1 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某年度收治的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有106例, 所有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在于20~55岁, 男性患者有56例, 女性患者有50例, 其中发生腰椎骨折的病患者有29例, 发生四肢骨折的病患者有31例, 发生盆骨骨折的病患者有30例, 发生应无损伤骨折的病患者有16例。所有病患者都经过专业的骨科医生治疗, 采用了静养休息为主的方式进行护理。所有病患者在一般资料记录上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整理, 从中对不安全隐患进行归纳性总结, 从实际出发, 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加强对于骨科护理的安全性管理, 降低骨科护理中风险, 同时观察比较实施改善措施前后的骨科护理工作质量, 以及对病患者的满意程度做好统计。
1.3 骨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3.1 护理人员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 没有重视手术之前的访视, 因此造成手术前风险预警的缺乏, 以及医患双方之间的沟通不足;除此之外, 医生为了赶时间而催促接台, 护理人员过于疲劳而简化手术的准备措施, 容易造成工作疏漏。
1.3.2 病患者因素
首先, 由于病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 其极其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或者心理, 对顺利治疗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次, 在对骨科病患者进行护理的, 容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床上跌倒、褥疮等等情况, 这些情况会给病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为骨科病患者的护理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
1.3.3 环境因素
手术室内的空气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自净, 加上台次的转换, 医护人员的频繁进出等, 严重的影响了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 难以保持清新的环境。
1.4 改善骨科护理的安全性管理的具体工作措施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4.1 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组成风险控制小组来讨论骨科疾病治疗存在的风险与隐患, 制定质量控制对策, 并且把风险控制对策落实到日计划、周计划以及月计划中, 严格遵守与执行计划。
1.4.2 强化安全意识
在查房与早会的时候重视讲解关于骨科手术的风险与隐患的问题, 警示所有的医护人员。每个月开会回顾当月在骨科手术中发生的情况, 对现状做好分析性回顾, 排查存在风险与隐患环节, 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1.4.3 完善业务素质培训
对于老年龄老资历的护理人员其护理知识存在落后守旧的缺点, 而年轻的护理人员由于缺少经验而应变能力较差,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科室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可以通过讲座、演练操作以及技术培训等等方式来进行培训, 而且对所有的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进行每个月的考核。
1.4.4 优化手术流程以及明确职责
规定骨科的手术必须按照预定的时间开台, 而且台次之间的间隔必须符合空气流自净的时间要求, 每个手术室的巡回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他的监督职责。在手术的接送车上必须加上保护作用的约束带来对病患者进行保护, 同时必须配备专门的护理人员来护送。在手术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病患者的生命体征, 对于出现异常的情况, 应当立即告知医生, 并且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对于进行全身麻醉的病患者在手术完毕之后必须立即转入休息室, 由专人负责看护病患者一直到病患者苏醒。
1.4.5 手术的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手术的无菌操作的技术与原则, 在充分考虑手术部位的无菌要求, 确立手术中的消毒范围以及流程, 严格按照消毒流程与步骤进行消毒, 不可以缩减消毒的步骤。对于强内窥镜等手术器械应该有专人负责保管, 以保证手术中手术器械的无菌性。
1.4.6 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医院可以开展各种多样化的关于骨科疾病患者恢复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例如宣传单、宣传栏、家访等等, 正确指导病患者关于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危害性以及正确的防治措施措施等, 促使病患者养成科学合理使用药物的良好习惯, 同时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行为, 减低由外界刺激导致疾病意外发生的风险。
1.4.7 心理护理措施
由于病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 其极其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或者心理, 对顺利治疗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当及时了解病患者的心理需要, 一旦发现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应当马上给予心理疏导, 缓解其心理负担, 根据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具体的方案, 同时对方案进行讲解, 促进病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 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
1.4.8 正确的关节功能性锻炼
督促与指导病患者加强功能性锻炼, 首先是屈髋屈膝运动的练习, 髋关节弯曲的角度不能超过90度, 避免病患者出现关节脱位的情况。与此同时, 医护人员指导病患者床上坐起来的动作, 帮助病患者起床, 为下床做好准备。疼痛护理以及睡眠护理。通过对病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与睡眠护理来帮助病患者改善睡眠以及减低疼痛感。通过与病患者贴心的交流, 对病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了解与评估, 如果有必要可以按照医生安排使用镇痛药。在病患者休息的时候, 对其体位进行指导, 帮助其放松, 转移其注意力, 同时还要保持休息环境的舒适干净安静, 避免影响病患者的休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 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 采用了t值检验, 当P<0.05时, 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风险控制前后的护理安全质量与评价指标的对比
2.1风险控制后:认同护理缺陷方面的病例达到1.5%, 认同存在风险隐患的病例达到0.5%, 对于 护理安全质量的评分分值为99.8分, 病患者对于护理措施满意程度评分为100分。
风险控制前:认同护理缺陷方面的病例达到6.9%, 认同存在风险隐患的病例达到12%, 对于护理安全质量的评分分值为90分, 病患者对于护理措施满意程度评分为93分。
.png)
以上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2.2 对比改善对策实施前后病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实施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委满意的病例有105例, 对相关疾病的知识能够掌握的病例有103例, 对相关疾病技能能够掌握的病例有105例;
实施前: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委满意的病例有80例, 对相关疾病的知识能够掌握的病例有93例, 对相关疾病技能能够掌握的病例有89例。
以上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P<0.05) 。
3 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显示, 可知与对策实施之前相比, 对策实施之后病患者经过对护理风险的循证分析以及策略的处理, 其护理的缺陷以及风险隐患明显下降, 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与病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构建基于循证且适用于骨科疾病护理风险管理的前馈控制模式, 能有效降低骨科护理的风险, 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保障骨科疾病治疗的安全, 提高病人满意度。
综上所述, 在骨科护理中, 采取科学措施, 加强对不安全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能够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保证患者安全,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