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仙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 研究在对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早产儿运用袋鼠式护理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择患儿为88例,在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所接诊,按照组内任意抽选的方式,选择44例,在治疗期间展开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44例则需要将袋鼠式护理加以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头围增长量、身长增长量以及体重增加量,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对于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早产儿将袋鼠式护理加以运用,可以有效提升该部分患儿的护理效果,对于加快其体格发育速度存在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袋鼠式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
早产儿在产科极为常见,该部分新生儿因未发育达到40周,在出生后与足月新生儿相比,其器官功能较低,同时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部分早产儿更存在有生命危险。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帮助该部分患儿能够快速恢复,在不断对各方面治疗操作进行完善的同时,更需要做好对应护理工作[1-2]。将袋鼠式护理运用到该部分患儿治疗中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本研究就侧重对袋鼠式护理在该部分患儿治疗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择患儿为88例,在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所接诊,按照组内任意抽选的方式,选择44例,在治疗期间展开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余下44例则需要将袋鼠式护理加以运用,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出生在1—6天,均值为(3.01±1.29)天。胎龄为35—38周,均值为(36.82±1.02)周。而观察组中男21例,女23例,出生在1—8天,均值为(3.58±1.55)天。胎龄为34—37周,均值为(36.15±1.64)周。对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对策完全遵照临床护理规定进行展开,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体温等基本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进行评估与观察,同时需要做好对应记录工作,及时评估患儿的恢复情况。若存在有异常症状,则需要及时向对应临床医师进行禀告。同时,做好常规环境护理、家属健康教育等干预工作。而观察组则需要将袋鼠式护理干预加以运用,具体护理对策如下:(1)护理前讲解。为使得袋鼠式护理干预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展开,护理人员需做好对家属的讲解工作,促使其可以对袋鼠式护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讲解方式可通过集中宣贯、播放有关护理视频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宣贯过程中对于家属所存在的各方面疑问,护理人员同样需要耐心为其进行讲解[3]。(2)袋鼠式护理。在进行袋鼠式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为患儿提供最为舒适的病房环境,需要对病房内温度、湿度等进行合理控制,温度控制在28度左右,而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由具备有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医护人员展开。指导家长仰卧并轻轻靠在椅子上,同时将患儿衣物全部脱去,俯卧在家属的胸口。为避免着凉,需借助毯子对患儿背部进行覆盖。与此同时,需指导家属一只手将患儿臀部拖住,另外一只手则放置在患儿的背部。在此过程中,需指导家属对患儿进行抚触、轻吻以及语言交流,母亲则同时进行哺乳。在袋鼠式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及时指导家属对姿势进行调整,避免其出现劳累的情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各方面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分析是否存在有异常症状以便及时及逆行处理[4-5]。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头围增长量、身长增长量以及体重增加量,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疼痛评分以VAS量表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与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使用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而计量数据则运用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家属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45%(42/44),对照组则为79.55%(35/44),对比P=0.002,x2=7.092。在疼痛评分、头围增长量、身长增长量以及体重增加量上,观察组同样存在优势,P<0.05,详见下表1。
![](/userUpload/12(7512).png)
3 讨论
从护理干预的角度出发帮助早产儿机体各方面功能迅速恢复逐步被产科所重视,其中袋鼠式护理干预为临床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护理方式,整体反馈较高。在该护理方式的作用下,指导产妇通过模拟袋鼠或者无尾熊等方式,将新生儿贴于胸前,为其提供温暖与安全感,在增进母子情感的同时,对于促进早产儿神经发育等同样具备有重要作用。通过袋鼠式护理,可通过皮肤接触的形式对早产儿皮肤感受器进行刺激,增加其神经的紧张性,能够间接达到对早产儿睡眠进行改善的作用,加快生长激素的分泌速度,加快蛋白质、糖原的代谢速度。
结合本次研究可知,在袋鼠式护理模式的作用下,可以达到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作用,更能够提升家属对该方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充分证实该护理模式的有效性。
综合本次研究,可将袋鼠式护理运用到早产儿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早产儿恢复。
参考文献:
[1]金雪花. 袋鼠式护理在79例早产儿中的应用观察[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8, 41(03):219-220.
[2]蒋红芳. 袋鼠式护理对NICU早产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 护理与康复, 2018,5(8):45-47.
[3]陆丹琼, 王金燕, 余霞,等. 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窒息患儿的神经行为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12):909-912.
[4]赵丽金, 段怡, 赵敏慧,等. 袋鼠式护理母亲压力的现况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7):2128-2132.
[5]李烽, 杨慧芹.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 28(05):93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