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利平1 包布仁白乙拉2
1.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2018(硕士研究生),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随着近几年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等等相关情绪障碍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同时有关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的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家庭步行康复运动疗法在国外医学应用上效果较为显著,因此主要从相关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病因机制情况以及治疗手段和应用等等方面入手进行进展研究分析。
【关键词】心力衰竭;焦虑;抑郁;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现阶段社会地不断快速发展与结构变化,人们的生活脚步以及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在随之不断加重,而心身疾病也就随之发展而来,在相关研究当中表明,慢性心衰患者大约有21.6%伴随严重抑郁症,同时还有26.2%的患者具有焦虑感,这两类患者群体在发病率上远远大于非心衰患者,抑郁以及焦虑都可能会降低相关患者的心功能,同时进一步增加相关患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目前的关于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手段上主要是以心血管以及精神类的药物治疗作为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受到相关患者自身因素干扰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状况经常出现,因此在近几年发展当中主要以心理治疗方法即行为认知疗法为主的治疗手段以及以恢复心功能为主的康复运动疗法开始应用起来,笔者就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做出分析探讨[1]。
1 发病机制
就从目前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病率交稿的角度来看,由于相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同时在患者心理以及身体状态方面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一般来说较为常见的原因为:
(1)负面情绪导致相关患者交感神经发生兴奋促进相关儿茶酚胺释放过量,进一步加重相关患者身体心脏的前负荷以及后负荷,导致患者出现心衰现象,而心衰又会导致心排血量发生下降的趋势,从而引起相关脑组织缺血缺氧,在机体当中长期处于一种“慢性应激”状态使得在患者体内大量激素具有较高水平,进一步导致脑功能衰弱引发相关焦虑抑郁等等心理状况;
(2)在相关患者脑功能发生衰弱之后进而导致认知功能出现损害,在这一发病机制上也具有十分多的因素,发生低心排血量以及相关栓塞等等问题也会进一步导致相关氧供应减少产生后遗症;
(3)在患者体内发生全身炎症以及自主失调也会进一步增强血小板发生活化,同时改变患者体内凝血功能诱发相关促凝现象,相关患者患病体征与心理焦虑、抑郁水平的升高具有较为复杂的关系,这些都会进一步加快患者患病的进展;
(4)抑郁以及焦虑作为相关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由于相关病程发生时间较长,而许多患者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偏低或者得不到家人关心问候则会进一步导致抑郁以及焦虑等等负面情绪加重,而这些情绪的变化又会导致心脏以及认知功能等等发生变化,导致患者身体发生进一步地恶化,不良情绪以及心理素质差等等都会成为心衰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
2 治疗方法
2.1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能够通过纠正相关不良认知情况来进一步有效改变自身观念以及行为,同时有效达到消除不良情绪以及相关患者异常行为的实际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针对相关抑郁症患者从认知行为的角度当中通过应用相关实际理论以及模式来进一步有效达到对认知行为障碍者进行有效干预从而达到改变行为以及思维的基本目的,在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当中认为认知进一步决定了相关个体的实际行为同时对于相关认知还会产生相对应的反作用,另外在相关行为以及认知角度上的相互作用同时又会表现出消极的一面,不合理的认知会进一步引发相关不恰当的情绪以及行为发生,而两者之间会相互进行作用从而发生恶性循环,在认知疗法的主要应用上是通过相关适用性情绪以及认知行为建立起联系关系,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相对应的条件反射,进而有效达到改善相关患者的不良情绪与实际行为的目的[3]。
在认知疗法的具体实施上主要包含了与患者建立信任、宣传知识、帮助患者进行错误思想矫正、缓解控制疾病源,进一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积极的想法,提高社会资源有效应用,在出院过后还需要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工作,有效关注相关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变化等等,采取相关家庭作业法来使患者将自身情绪以及思维变化记录下来,以便医生能够根据患者情况来安排计划与任务,调整与控制患者的治疗形式。在美国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就针对心衰合并重度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有组织地有目的性地行为认知疗法,同时在干预6个月后通过身体机能以及生活质量和焦虑程度等等指标进行评估发现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疲劳以及焦虑,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2.2 家庭步行康复运动
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医学证明上发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规划治疗能够对病情改善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相关康复运动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相关患者的运动耐力,然而由于相关条件因素的影响在家庭步行康复运动上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普及,相关治疗手段只能够在医院的专业器材以及专业的医生严密指导下进行。而在家庭步行康复运动治疗上主要是以相关步行为主,根据相关患者自身的心肺功能以及实际运动能力结合相关年龄以及运动习惯等等情况来有效制定出运动家庭步行康复运动方案,有效改善相关患者的心功能,通过相关康复运动主要是能够达到降低相关内皮素-1以及醛固酮系统活性等等作用,进一步有抑制患者体内的心肌重构,有效对患者体内的内皮细胞稳定性进行有效调节。
在临床治疗方案实施上主要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首先第一阶段为观察阶段,通过6分钟步行实验来评估相关患者基础运动量,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则为低强度运动,在家庭院子以及公园当中做少量的运动,注意休息与运动交替,为期三周;在第三阶段上采取延长第二阶段运动时间来加强运动强度,为期四周;第四阶段为高强度运动,为期四周,但是需要在前三阶段都具有良好的身体耐受性并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基础情况下进行,在这一过程当中保持患者与医生之间的联系,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Lichman JH,Froelicher ES,BiumenthalJA,et ai.Depres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poor prognosi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e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J].Circulation,2014,129(12):1350-1369.
[2]黄杜.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2):129.
[3]喻芳, 齐晓燕. 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8, 16(8):724-726,748.
作者简介:宝利平(1994.10-)女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白音花镇白音花嘎查 蒙古族 在读研究生 学生 内蒙古民族大学 研究方向:民族医学
通讯作者:包布仁白乙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