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周瑛 韩坤萍(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探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周瑛 韩坤萍(通讯作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及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临床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针对性护理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具有中央前房严重性变浅或消失,眼压异常升高等特点,使用青光眼常规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差,病情进展呈进行性或破坏性损害,主要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预后一般较差。临床多指出该症的治疗、护理难度较大[1]。鉴于此,本研究为探析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寄希望于为该症临床医护提供一定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的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年龄49~71(60.4±10.6)岁,分组后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定时评估病情、按时给药、各注意事项宣教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
1.2.1 专项健康宣教
        由于患者年龄偏大,知识吸收程度有效,加之对医生专业术语的不理解,对病情具有一定疑虑,因此为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耽误医师工作,需及时向患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科普该病相关知识(致病成因、发病机制、手术治疗方法及目标等),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以消除疑虑,使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双眼均具有易感解剖组织结构特征,单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另一只眼也具有累及风险性,因此对积极保护、预防对侧眼发病,重点是适当开放房角,待眼压恢复至正常即可准备周边虹膜切除术。而因患者通常会质疑“另一只好眼睛为什么也要实施手术”,因此开展专项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1.2.2病情控制
        密切观察病情,每日检测视力、裂隙灯、眼底及眼压等,重点观察角膜、前房与瞳孔以及手术切口是否开裂、渗漏等状况;每日换药1次,保证术眼清洁无菌;每日早晚各检测一次患者眼压,出现前房降低或消失、眼压异常升高需告知医生可能具有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复发或病情加剧的风险;术后持续使用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2次/d-1;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4次/d-1。
1.2.3 预防感染
        密切观察术眼敷料是否渗血、渗液,术眼分泌物的颜色、性状及量,按时滴眼液、换药且确保全程操作无菌化,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嘱咐患者日常注意手卫生,不可按揉、触碰术眼,避免并发结膜炎,或引发眼内感染;嘱咐患者不可长时间处于俯卧位,否则眼眶受压可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剧眼部疼痛感,可使用热毛巾(或经消毒的蒸汽热眼罩)敷于眼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或使用针对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眼托枕,促进康复。
1.2.4出院指导
        嘱咐患者初期饮食以清淡为主,主要摄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多摄入新鲜果蔬,忌浓茶、咖啡、烟酒以及辛辣、生冷、刺激性强等食物,避免发生便秘,单次饮水量应小于300mL。
        睫状肌麻痹剂持续性治疗可有效抑制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复发[2],因此出院后应当持续性给药预防治疗,隔日于术眼滴注1次1%阿托品滴眼液,使用疗程视患者病情而定。
        嘱咐患者定期复查,出院后3个月内每周回院检测视力、眼前段眼底、眼压水平,待稳定期可转为1年复查1次。一旦出现眼痛、眩晕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查。
1.3 疗效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及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相关研究指出,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可能是由于手术刺激引发睫状体水肿及炎症,导致晶状体与睫状环之间形成相互阻滞所致[3]。一旦确诊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应立即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房水生成抑制剂及全身使用高渗剂,而后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以抑制病情加剧。玻璃体手术是药物或激光治疗失败后采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症治疗的同时,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不可或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及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提示开展针对性专项护理的必要性所在:及时为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认知,消除疑虑,提高依从性,有利于治疗与康复护理;病情控制、预防感染等,减少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抑制病情加剧或复发,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康复,以此改善预后。
        综合所述,对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临床可推广应用。
        
        
通讯作者:韩坤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邮箱:1910147828@qq.com。
        
参考文献
[1]Xiang-Jia Zhu,Ke-Ke Zhang,Wen-Wen He,Xing-Huai Sun,Fan-Rong Meng,Yi Lu. Diagnosis of pupillary block glaucoma after removal of congenital cataracts with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a case report[J]. BMC Ophthalmology,2016,16(1).
[2]王宇冉,孔晓路,靳中良,孙利娜,侯习武,苗青.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阶梯治疗临床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4,34(11):1065-1068.
[3]王洪涛.简述恶性青光眼发病过程及其机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7):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