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认知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张雅娟
[导读] 目的:分析心理认知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张雅娟
        内蒙古赤峰市安定医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认知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进行调查,时间锁定在2019.1至2020.1之间。采用双盲法对58例患者进行分组,参照组抑郁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认知护理,并对比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健康认知、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认知、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心理认知护理能够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健康认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
        【关键词】心理认知护理;抑郁症;常规护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抑郁症是抑郁障碍的一种情况,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缺乏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未及时纠正治疗这一障碍,随时间延长,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出现自杀情况。此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治疗目标。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1]。但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个人情况是其中之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由于疾病影响,产生焦虑状况,甚至有轻生念头,抵抗临床治疗,不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所以,需要科学的护理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故本文对心理认知护理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2019.1-2020.1。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例数:58例。方法:双盲法。组别和例数:参照组、实验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男:女为12:17,年龄均数为(37.29±2.20)年;实验组患者男:女为13:16,年龄均数为(37.86±2.11)年。两组抑郁症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抑郁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遵循医嘱为患者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命体征、嘱咐可能影响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注意事项等。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认知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安抚患者内心情绪,热情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所需,满足患者需求,发泄真实情感,提高护患关系,增强治疗依从性。(2)通过健康知识普及,了解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讲述其抑郁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告知患者控制情绪,提高健康认知,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同时,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或具有娱乐性的视频,打造轻松舒适的分为,转移患者注意力,有益于维持良好情绪。(3)进行饮食干预,美食是治愈伤痛的良药。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喜好,并设计专属化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膳食合理,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恢复。(4)进行行为安排,抑郁症患者可能会产生无用、无助、无望等心理,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安排合理劳动,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患者的成就感,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5)与家属协力护理,抑郁症患者常感到无人理解,丧失家人关心和温暖,容易产生轻生念头。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协商,保证患者身边时刻有人陪着,陪患者说话,倾听患者心声,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减少负性情绪,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益。
1.3 评价标准
        两组抑郁症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健康认知、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心理状态包括抑郁和焦虑两项指标,分别使用抑郁自测量表和焦虑自测量表进行评估,分值均在0-100之间,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健康认知和生活质量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百分制原则,分值越高认知越高,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种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数据进行检测,其中心理状态、健康认知和生活质量均行t检验;护理满意度行X2检验,两组数据间比对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健康认知和生活质量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健康认知和生活质量较参照组优(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较参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抑郁症属于精神科范畴,多见于20-30岁人群。流行病学显示我国患有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6.8%,是导致伤残损失生命年的第三大原因[2]。另外,此病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此疾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与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脑电生理异常、遗传学、心理社会因素等有一定关系。其发作时按临床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躯体症状群三方面,第一方面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第二方面表现为焦虑、心烦、紧张、胡思乱想、思维迟缓、注意障碍、自责自罪、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第三方面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精力丧失、性功能障碍、头痛、心慌等。此情况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各有不同效果。为保障临床治疗的有效开展,需要在治疗的同时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心理认知护理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式,通过安抚患者内心情绪,满足患者需求,增强治疗依从性;通过健康知识普及,提高患者健康认知,避免病情加重。此外,为患者打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安定患者心神,有益于稳定患者情绪;通过饮食干预,询问患者饮食习惯和喜好,为患者设计专属的饮食方案,对稳定患者情绪有利;通过行为安排,提高患者的存在感,找到归属感;通过家属与护理人员协力护理,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形成乐观的态度,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患者恢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健康认知、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患者使用心理认知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参考文献:
[1]徐英伟.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1):184-185.
[2]程丹.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J].智慧健康,2019,5(36):74-75.
[3]袁莉.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50,158.
作者简介:张雅娟(1988年9月-)女 ,汉族  ,内蒙古赤峰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精神科护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