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急诊ICU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感染控制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张婷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ICU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感染控制的影响
        张婷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急诊ICU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医院急诊科ICU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回顾性分析本院有详细资料记录的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未采纳风险管理的接受常规ICU护理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不同管理护理工作下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同时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后ICU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ICU护理工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能降低ICU中患者各种感染情况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护理管理意识,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急诊科;ICU护理;风险管理;感染发生率;风险管理知识;护理满意度
        急诊科ICU中收治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患者一般病情不稳定,进展迅速,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为保证患者生命质量,临床中护理以及治疗要求极高,但是即使是高质量的工作实施,也难以消除100%的危险因素,因此急诊ICU出现医患纠纷的情况较多[1]。在医院医疗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下,有效消除急诊ICU中的护理风险十分必要,风险管理是医疗单位中对风险问题的识别以及衡量,采用有效的方式处理风险问题,本研究引入风险管理护理,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内医院急诊科ICU收治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工作,回顾性分析本院有详细资料记录的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未采纳风险管理的接受常规ICU护理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80例,男女比例9/7,年龄55-75岁,平均为(64.5±5.2)岁。实验组80例,男女比例23/17,年龄54-76岁,平均为(65.2±5.7)岁,两组患者年龄及男女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患者及(或)家属知悉并同意本次研究开展,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工作,按照患者疾病类型以及ICU相关规章制度、护理规范与职责实施对症护理、病房护理、器械检查以及使用等工作。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内容如下:
        1.2.2.1 建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带头,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分析当前本院急诊ICU的实际工作情况,围绕质量控制、护理文书、医疗、消毒隔离、仪器维护工作制定护理内容,详细落实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随后开展培训工作,建立详细工作规范,同时执行工作检查制度,每个星期尽心固定式检查,召开风险管理会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探讨,找出针对性的对策。
        1.2.2.2 风险管理护理实施:疾病管理,分析患者疾病类型,实施针对性护理内容,考虑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分析因素并且实施提前预防措施,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严格实施多项常规护理内容。文书管理,关于ICU护理工作事项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保证书写规范,事无巨细记录,落实签名担责制度,所有医疗护理工作均应该规范记录,并且有当班负责护理人员与护士长等多方签名,方便之后查阅。每一项仪器都应当严格按照规范信息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
        在感染控制方面,首先需要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给予患者勤换被褥等操作,加强患者可能接触的地方消毒检查,避免感染等风险因素出现,保证病房消毒彻底,医务人员必要时需佩戴手套、帽子、护目镜、防护服等,每日多次进行严格消毒工作,每一个角落都需要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在针对患者的护理中应分析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发生。
        为了控制与避免感染,针对感染控制需要加强培训,建立护理管理考核指标系统,随后制定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器械消毒等消毒规范措施与标准,同时在护理工作中,将无菌操作用具标准进行知识培训,随后开展现场示范,引导组员合作示范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小组护理成员的感染控制知识掌握。
1.3观察指标
        (1)感染发生率。
        (2)护理满意度。
        (3)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7.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对比如表1:

2.2 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掌握
        实验组护理人员(n=10)风险管理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n=20),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实验组(95.7±5.2),对照组(87.3±2.2),(t=4.705,P=0.017)。
3.讨论
        急诊ICU患者病情相对严重,护理工作要求较高,规范的护理实施能够实现疾病缓解,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病情有效恢复,但始终存在一些因素,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为有效降低相关问题的出现,最好的管理原则则是预先实现预防[2]。
        风险管理护理利用成组方式,预先结合医院急诊ICU实际情况、工作人员经验以及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护理内容,落实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进行针对性培训。随后开展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护理,囊括质量控制、护理文书、医疗、消毒隔离、仪器维护工作,有效降低了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在本研究中,在不同护理管理工作实施后,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同时采用风险管理护理后ICU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更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ICU护理工作实施风险管理护理不仅能够降低ICU中患者各种感染情况发生率,保证患者稳定恢复病情,同时护理人员风险护理管理意识明显提升,ICU病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将不断提升。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效果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兰,张静,徐欣.风险管理在急诊ICU护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9,11(7):275.
[2]王芳.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ICU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157-158.
[3]江流,汤才红,郑萍.急诊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9(14):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