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利
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卫生院 四川宜宾 644000
血液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内容,包括生化、血常规、血沉等,在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疗效反馈等多方面发挥着较大的意义,其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临床的治疗结果。在检验过程中,有误差的出现是避免不了的,尽可能的减少误差是发生是检验科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高质量的血液检验可有效的降低临床上误诊的风险。本文就来聊一聊如何降低临床血液检验的误差。
一、血液检验误差的原因
临床上产生检验的误差直接原因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检查差错事故的发生。其中检验前的差错占临床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来自于标本采集过程中出错、标本处理问题、储存与运输的问题、标本识别错误、输液路径采集标本、检验申请不当及容器等问题。如果选择的标本容器不对,混淆了颜色,导致了标本采集错误。除了上述可以直观看见的问题外,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原因,比如患者采血前休息不充分、暴饮暴食、剧烈运动及用药等,临床上药物直接影响血液检查结果的案例不在少数。此外,采血器内抗凝剂变质、过期、温度、湿度等问题也会影响检验的误差产生。
除了直接原因外还存在一些根本原因,包括人、物、环等。(1)人主要包括工作人员、患者自身。(2)物主要包括的是环境污染严重,试管材值不合格,仪器的不稳定等原因。(3)环主要包括采样质控的落实不到位,送检流程不规范,采血不规范,送检时血样被污染,血液密封不到位,血液样本接触到高温物体,在快速检验前仪器未校准等。
二、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防范措施
2.1患者自身原因的防范
血液检验过程中,采集血液是第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成品血液是否合格的主要因素。在采血液之前,检测人员详细核对化验单,在选取容器的时候,腰确保内部干净且无杂物。
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受个人原因的影响,所以在标本采集前需要与患者组好沟通工作,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和紧张感,同时,也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血液检验的注意事项,主动告知患者在检验前停止服用可能会引起检验效果的干扰性药物,避免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在采血前12小时禁食饮食,采血前4小时禁止饮水、咖啡、浓茶及糖分高的饮料等,以免影响血液检验的结果。在采血前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体液分布情况出现改变,影响检验的结果,对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宣教,确保患者可以极大程度的进配合检验人员的工作。
2.2标本采集的有效防范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保证结果准确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好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要求检验科人员必要要有专业的操作技能,除了熟练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帮助资质浅的检验科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建立质量监控小组,不定期的对血液标本的采集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误差的情况,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还可设立奖惩制度,促进检验科人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检验科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了解检验科人员对采血的时间、采血的部位、采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其考核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
2.3标本送检过程中的防范
血液标本采集完成后,在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标本的运输时间,应尽快送往检验科或进行分离操作,以免血液标本因为长时间离体导致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影响血液检验的结果。对于暂时不能完成的检验标本,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保存,比如分离血清、添加稳定剂、设立保存的温度等等。标本在运输的过程中尽量平稳,避免标运送过程中剧烈震荡,引起血液检验的误差。
2.4做好检验仪器的检查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检验仪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结果的分析是临床上进行血液检验的重要方式。但血液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与仪器的性能良好有一定的关系外,仪器参数设置是否准确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仪器参数设置正确及仪器的良好性能,应由专业人员定期对仪器进行日常检查及维修,为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两次日常检查不能超过6个月。
2.5做好试剂的处理工作
采集血液标本后,在送检之前需要做一些抗凝剂的处理工作,不同的抗凝剂、抗凝剂与血液的配比对检验结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抗凝剂使用过量,导致血液标本被稀释,而且会破坏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如果抗凝剂应用过少,无法达到其抗凝效果,导致血液标本在检验的过程中出现凝血,引起仪器的阻塞等,影响着检查结果。
综上所述,影响血液检查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检验科人员的操作工作、患者自身原因、仪器、试剂等因素,想要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确保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同时,也要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多方面的进行防范工作,更好的为临床做好诊断和治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