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如何治疗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9期   作者:杜庆振
[导读]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群体,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质量坏死属于诱发该病症的主要性原因,患病后患者会表现出下肢外展、下肢缩短以及下肢外旋畸形的临床症状,若未能及时干预干预,可能会诱发严重性不良并发症,例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
        杜庆振
        四川省富顺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自贡市643200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群体,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质量坏死属于诱发该病症的主要性原因,患病后患者会表现出下肢外展、下肢缩短以及下肢外旋畸形的临床症状,若未能及时干预干预,可能会诱发严重性不良并发症,例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由于患有此病后将严重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实现该病症的有效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临床上针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多采取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案,接下来本文对这两种治疗方式进行了详细化的探讨,如下。
        1.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
        针对于外展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若其未出现明显的移位问题或者是未出现嵌插问题时,可借助于皮质索引尽早对其进行对症治疗。针对于内收型股骨颈骨折或者是外展型股骨颈骨折存在明显移位的患者来说,需要对其先进行闭合复位治疗,而后再实施手术固定治疗。针对于年龄偏大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为预防其出现骨头不愈合以及缺血性坏死现象,可对其实施人工关节置管术以及股骨头置换术。
        2.股骨颈骨折的非手术治疗
        当前,临床正多针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治疗、GardenⅠ型与Ⅱ型无移位及无明显外展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手段,常见的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手段包括有药物治疗、牵引治疗以及石膏固定治疗等,这些治疗手段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并不明显,且所需治疗时间较长,随着患者卧床休息时间的延长,将增加其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褥疮、骨不连以及坠积性肺炎等不良并发症的机率,所以,临床上除无法耐受手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外,基本上不建议该病症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手段。
        3.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3.1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手术治疗适用范围包括有:年龄较大且存在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关节置换手术、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GardenⅠ型与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无股骨头坏死病变或无骨性关节炎;年龄未超过65岁的Garden Ⅲ型与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见内固定手术治疗类型共有2类,即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以及滑动式钉板系统,(1)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可分为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以及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此内固定治疗方式多适用于GardenⅠ型与Ⅱ型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性小、固定性好、股骨头血供破坏性低以及术后疼痛感较轻的优势。此内固定治疗方式实施过程中可借助于远端骨折压力向近端滑动转移来增加作用力,进而产生良好的固定作用,但是对于骨质较差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此内固定治疗法时,所取得的固定效果不尽人满意,且会增加其发生股骨头坏死以及假体周围骨折等不良并发症的机率。(2)滑动式钉板系统:相较于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滑动式钉板系统的固定效果更为坚固,滑动式钉板系统较为适用于股骨颈后方皮质严重性受损、骨折线较垂直的内收型股骨颈骨折,此固定方法实施期间可避免对患者大面积股骨头区域血运组织的破坏,进而有效降低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改善骨折部位血供能力。
        3.2髋关节置换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见图1)治疗适用范围包括有:年龄在65-75岁的Garden Ⅲ型与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生活质量较高、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股骨颈骨折患者。研究显示,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10年内的关节优良率可高达90%。与手术程序更为复杂、手术要求更高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半髋关节置换术较为适用于年龄在70-75岁以上的Garden Ⅲ型与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管手术风险性较大患者;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患者。当前,临床上针对于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病症时在手术方式及手术材料选择方面均达成了一直认可,即对患者年龄、病情实况、股质量、骨折类型及术后生活质量需求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后进行选择。(1)材料的选择:现阶段,临床上常见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假体可分为生物型以及水泥型两种类型,其中针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建议其接受骨水泥型假体;针对于全身身体素质较好及年龄偏低患者来说,建议其选择生物型假体。(2)手术方式的选择: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时,科学合理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利于促进其功能的恢复,经临床实践经验证实,实施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患肢恢复效果及长期疗效明显优于实施内固定手术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后外侧入路下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明显优于传统入路患者;DAA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下患者长期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前者的短期手术效果更佳。

        图1:全髋关节置换术图解
        结束语: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上的患病率较高,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该骨折病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为患者实施那种治疗手段,还需结合其病情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手术为治疗股骨颈骨折病症的最有效方式,可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其首选手术治疗方式。为保障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还应注重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及术后对患者的康复锻炼指导,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