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王桂华 张凤玲
[导读]

王桂华  张凤玲   山东诸城龙城中学  262233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84-01

        在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青少年已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然而过分依赖网络甚至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了一些青少年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他们学业下降、身心受伤,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预防并矫正高中生不良习惯特别是网络成瘾等现象已刻不容缓,笔者针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结合教学实际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造成高中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一)网络世界的多样性、虚拟性,是导致高中学生形成网络不良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部分高中生拥有或者独自拥有上网便捷的设备,在网络交往中自由选择交往对象、发表言论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不良信息的侵害。网络的负面影响极有可能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让学生误入歧途。
        (二)高中生生理、心理所特有的阶段特点
        高中生作为青少年而言,身心尚未完全成熟,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尚未定型,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缺乏辨别和控制能力,难以把控好自己的网络行为和习惯,一旦教育管理没有到位,高中生不良网络行为习惯极有可能获得滋生的空间。
        (三)家庭教育缺失是青少年网络不良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获取外部支持的重要因素,在高中生网络行为习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家庭结构不够完整和稳定,或者情感关系不够和谐和融洽,高中学生很难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极有可能产生情感缺失、自卑、孤独等不正常现象,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有可能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寻求安慰和温馨。
        (四)学校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高中面临升学压力,多数更重视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容易通过虚拟化的网络,寻找一时的快慰。另一方面,学校网络化建设严重滞后,多数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只重视知识性、技术性教育,未能及时有效地指导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学生在网络面前缺乏辨别和甄选能力,易形成不良的网络习惯。



        (五)社会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比以前更开放更有包容性,但是缺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需求的休闲娱乐活动,很多青少年只能转向虚拟的网络空间寻求刺激,释放学校和家庭赋予的沉重压力。除此之外,我国网络建设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管机制,黑网吧、涉及色情与暴力的网站与游戏难以禁绝,缺乏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容易深陷其中。
        二、高中基础年级网络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措施
        (一)自我反思、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习惯
        制定网络不良习惯清单,让同学们逐条对照,列举出自己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学生对于自己不良的行为限期整改,已有的良好行为习惯要继续巩固,做的还不够好的行为习惯勇于修正。遇到问题如果不好意思当面沟通,可以通过纸条的形式,跟班主任或者各科老师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柔性”关爱措施,很多不良行为习惯会逐渐消于无形之中。
        (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作为时刻陪伴在学生身边的老师而言,应该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网络方面不好的苗头并予以督导纠正。利用班会课以及校会、专家讲座等形式和场合,通过案例解说等有教育意义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把普及上网知识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积极开展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习惯。
        (三)手段上“软”“硬”两手抓
        班级工作不仅需要“刚性”的班规班纪,也需要“柔性”措施,通过“柔性”措施,春风化雨般位学生排忧解难,避免学生长时间压力、抑郁等无法排解。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例如学生玩手机被发现,我们通过排查学生上网的原因,父母在外打工,情感交流不够,孩子那段时间比较压抑。我了解到此学生马上过生日,生日当天为他买了蛋糕,同学们一起为他过生日。他向同学们道歉完,然后说了自己的原因。通过此事,我了解到班级多数是住校生,生日意识和情感很多时候是缺失的。后面过生日制度也就在全班推行,每当学生过生日之时,全班同学起立为生日同学唱生日歌,并献上祝福。我觉得这种“柔性”措施的作用很多时候,不亚于“刚性”措施的威力。
        (四)家校合力,是教育最大的合力
        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召开网络习惯专题家长会和学生会,在思想上、情感上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去戒除不良网络习惯。
        当然由于由于笔者对于网络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对网瘾了解不透彻,因此在实践中以经验性为主,缺乏深度理论研究作基础等问题;由于青少年网络不良习惯没有统一标准,我们在实践中的方法也带有试验性质,主要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套用已有经验,对网络本身的原因认识可能在存在不全面的表现,这也是下一步笔者要完善的方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