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唐韩梅
[导读] 在新课改之前,初中语文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局限。由于升学压力较大,导致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往往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迫学生进行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只是习惯在讲台上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考虑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强迫式的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唐韩梅   四川省安岳县护龙初级中学  四川  资阳  642357
【摘要】在新课改之前,初中语文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局限。由于升学压力较大,导致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往往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迫学生进行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只是习惯在讲台上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没有考虑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强迫式的学习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体现方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070-01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是情感比较丰富的一门学科,感性大于理性,因此,对感情的要求会比其它学科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重视背诵记忆,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适应现在越来越信息化的社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应该为学生而改变,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课堂效果,让兴趣与乐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动力,不再是被强迫式的学习,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重视情感教育。
        1.初中语文的重要性
        1.1在学生人格建设方面起引导作用
        众所周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带有一定的叛逆性。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则在学生成长路上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科的原因,学生对语文知识相对容易理解、接受,学习来较其他学科比较轻松。这也意味着,学生很大程度上愿意听语文老师讲解。因而,语文老师则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做人道理的传授,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将来成长成才奠基。
        1.2在学生三观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候,语文教学通过做人理念、爱国情怀、勇于面对挫折、困境等方面,展开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塑造自己的思想品德,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明善恶,辨是非,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重成绩,轻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虽然在新课改的情况下,不断变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初中语文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中考在即,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两者都忙着为成绩而花费精力,忽视了对情感的培养。从而把语文当作中考中一门必考科目,把学生也培养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恰恰相反,语文的魅力不在于成绩的高低,而在于情感的培养。一个具备情感的人,可以将语文故事中的悲观离合,喜怒哀乐品位的很透彻。所以,对语文的学习,要注重会情感的培养,而不是机械性的去单纯的学习语文的词句和考题类型。
        2.2重讲解,轻引导
        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方面,依旧以自己讲解为主。学生以老师讲授为权威,对于老师所传达的知识,不加思考的全盘吸收。如果老师因为一时疏忽,对讲错的知识点不予纠正,那么可能会误导学生终生。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处于被动地位,创新性和思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压制。老师在教学中没能充分的引导学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再读书籍,全然不知其味。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
        3.1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灵活的学科,它不是死板的理科知识,每一篇文章的作者都赋予了一定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情感,还要让学生流露出自己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就需要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注意课堂形式,重视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初中教材里的有一篇朱自清的文章——《背影》,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准备一些问题:作者所写的背影是谁的?同学们通过背影的描述看到了怎样的一个角色?生活中父亲做的哪些事情感动到了自己?同时,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小的奖品,比如笔记本、笔等,回答正确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以及小礼品的奖赏,这样课堂气氛瞬间就会调动起来,相信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地深入到课文中去,努力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以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赏,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同学们在情感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主动地参与课堂,与老师进行互动。
        3.2教学方式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加丰富了,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在课前进行备课,然后课堂直接讲解,现在可以采取更多的方式,可以用到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丰富课堂。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孔乙己》的时候,为了更直观地凸显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悲苦生活,老师可以提前下载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多媒体会比课文更形象生动,具有视觉上的冲击,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过程更有趣。
        3.3教学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
        我们要求的情感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要让老师也融人情感,这样很容易带动学生的情绪。比如,在学习九年级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时候,老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生涯,老师的学习经历肯定与学生不同,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感情交换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教育的过程,老师在教学时融入自己的感情,更有利于与学生产生共鸣。
        3.4学校定期组织演讲比赛
        为了更好地抒发学生的情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这些比赛的题材可以“弘扬长征精神”、“歌颂祖国国庆”、“弘扬五四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等为题材,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对参赛者进行指导、讲评,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过这些活动,让语文知识通过演讲比赛讲出来,让情感通过活动抒发出来,让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精神饱满,讲文明、树新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以真、善、美为主调的丰富人生情感至关重要。这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其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以及提升审美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要学生具有丰富的阅历、较高的人文素养以及独特的人文情感与关怀,而情感教育则能实现这些目标。
        结语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感性大于理性的一门学科,情感教育虽然是课改后提出来的新理念,但融人情感教育对语文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加利用,更改教学方式,用情感教育这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全面的学生。
参考文献
[1]李积秀.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校园旬刊,2016,10(5):93-93.
[2]周庆国.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3):00141-0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