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詹秋生
[导读] 生活化理念是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实践中,我们要基于学生生活现实,做到理念生活化、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和策略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平台上学数学、用数学,发展数学素养。

詹秋生   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筠连镇景阳小学校)
【摘要】生活化理念是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实践中,我们要基于学生生活现实,做到理念生活化、内容生活化、过程生活化和策略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化平台上学数学、用数学,发展数学素养。
关健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23-01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落实到现实中,就要求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又特别是对于象小学数学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客观事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概括的学科,更应实施生活化教学。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打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为学生搭建起生活化平台,在其中学,在其中用,形成较强的生活应用意识和能力。但新课标对此只提出了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指明如何进行生活化教学。因此,我们有必要探寻找到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实践策略。
        一、教学理念要生活化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策划者。我们施教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全由教学理念决定。实施生活化教学也一样,需要处于上层的理念来指导。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源生生活的数学的生活化,并想方设法去找到落实生活化思想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我们知道,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性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使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没有这样的理念作指导,教学就不会回归,其方法也不是体现生活化。
        二、教学内容要生活化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学内容生活化,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真切的认同感,从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如计算、应用题、几何__初步知识等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我们设计这样一段小片断: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也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心脏体积与拳头体积的比是1:1,体重与血液之比是13:1,体重与大脑是比是15: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假如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到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来引出“比例”的学习,就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要生活化
        教学过程生活化是落实生活化理念的重要平台。教学中,我们要将新授知识与教学方法、手段整合起来,寓知识于方法中,才能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实践中,我们结合新课改实践,常运用生活化情境来落实生活化理念。也就是借助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社区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课改提倡数学教学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的教学模式,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事件再现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例如,教学比例的应用,可在有阳光的日子带领学生去操场(或出示模拟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组织了如下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向每组提供三个空圆锥、三个空圆柱和一盆水,圆锥和圆柱两两分别具有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生活化意识,还能发展学生应用操作能力。
        四、教学策略要生活化
        传统数学教学,其方法一般采用“强硬的知识说教”,学习策略只是单一的“从数学到数学”,造成学生对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进行的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种高耗低效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到厌倦,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一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策略要尽量生活化,把数学学习融人生活中,教师要把原本枯燥的、固定的没有色彩的书本知识变成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生活化理念是数学教学打通数学与生活关节的重要理念,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学中,只要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间题,养成运用数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能让学生学习实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2012年.
[2]陈顺平,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