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李应君
[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其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高中阶段只有重视通过教学内容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本文主要立足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提出几点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李应君    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学  4454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也在不断深化改革,其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高中阶段只有重视通过教学内容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加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本文主要立足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现状,提出几点针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语文教学;核心素养;思考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36-02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既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抓好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切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优化交互形式、多元习作训练等,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和素质。
        一、深刻理解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虽然核心素养至今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其定义最终都会指向学生的道德、能力、学问等最关键、最必需的素养。也就是说,这种素养不仅仅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适用,而是在任何条件下,这种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母语学科的语文,语文核心素养更应该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来培养。它应该是核心素养学科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形成的、可以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并发挥其价值的、能够帮助学生完善与提升自己的必备语文品格。
        此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另一个特点是其培养主要依靠后天养成,而不是先天遗传,它具有连续发展的可能。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错过此时期将很难弥补。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于课堂,并延伸到生活,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交互活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学生口语交际品质,教师要发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交互活动,让学生通过交互实践,以形成过硬的口语交际能力。复述课文、介绍生活事件、讲述故事、演讲竞赛、座谈会、主题班会等,都属于口语训练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利用一切训练机会,给予学生更多方法引导、技巧传授,有效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教师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多重升级改造,可以有效提升合作学习效度。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设计一个小组学习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小小红学会”讨论活动,针对《林黛玉进贾府》相关内容,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性格特点展开讨论,小组长负责讨论记录。活动开始,学生踊跃发言,对文本中的个性人物展开热议。有学生说:“林黛玉个性太软弱,因为感觉寄人篱下,处处小心谨慎,不大敢说话,这也注定其命运凄惨。”有学生持不同意见:“林黛玉性格是弱一些,但这不是悲剧的根源,如果林黛玉跟王熙凤一样泼辣,贾宝玉会喜欢吗?”还有学生说:“林黛玉属于病态美,这本身就是不符合逻辑的,什么时代也不能以病态作为美的标志……”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随时解决学生个性问题。教师用这种形式发动学生参与学习,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在具体组织时,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并在不断谈论探索中形成个性学习认知,为语文核心素养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为学生提供阅读舞台,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建构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时候鼓励学生多涉猎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


比如历史名著、优秀的文学作品等,一方面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通过对这些优秀作品的阅读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并且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思考。
        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兴趣、爱好来推荐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以迎合他们的“口味”。高一学生可推荐《论语》《水浒传》《呐喊》《伊索寓言》《童年》《子夜》《昆虫记》《围城》等;高二学生可推荐《家》《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堂•吉诃德》《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等;高三学生可推荐《名人传》《简•爱》《谈美书简》等。这些作品适合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阅读,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歌颂母爱、童心、自然,能纯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童心的纯洁、自然的美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坚强不屈的意志、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可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向困难低头;《简•爱》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对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情感态度。只有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内在情感需求,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鲜活灵动的状态中,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热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效率。
        四、多渠道积累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就像烹饪,需要各种食材、调料,不然就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窘。如果没有平常大量写作素材的积累,也就无从谈起写作,没有好的内容和素材,作文难以升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每位学生必备一本写作材料积累本:在课堂上及时捕捉教材中生动而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在课外阅读中,随时摘抄触动自己心弦的好词好句。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有意识的开展作文素材积累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歌词、经典语录、诗句等进行介绍;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张贴关于企业管理、名人励志、自然界生命奇迹等等的资料,让全班同学共同分享,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材料共享。对于精彩的材料老师要及时加以点评、拓展,启发学生记忆运用。素材积累之后,接下来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做到熟记成诵,脱口而出,努力把别人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生的知识就丰富起来,写作的灵感也就培养起来,这样写作就能得心应手。
        五、注重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使得我国传统文化能够长久不衰,而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仔细地探究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如在教授《窦娥冤》这课内容时,笔者在教学开始时,便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所显示的内容就是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元杂剧,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不仅能够形象地了解本课所展示的具体内容,还能够生动地了解元杂剧这一传统文化。在向学生展示完视频后,笔者便会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认为的元杂剧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元杂剧的印象。当然,笔者还会向学生详细地讲述元杂剧的发展历史,使学生深入了解元杂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展开施教活动,通过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感染学生,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但要扩大学生的语文学习视角增加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把语文学习和核心素养融合进行教学,这样不但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武谋.刍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7(09).
[2]肖利.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几点思索[J].新课程(下),2016(12).
[3]夏青.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思考[J].课外语文:下, 2018(5).
[4]龚丽娟[1].对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好家长, 2019,000(012):P.200-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