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在阅读中飞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   作者:高丹丹
[导读]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思路、提升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加强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大阅读教学的比重,引导学生、教师、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高丹丹   黑龙江省密山市实验中学  158300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拓展思路、提升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加强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大阅读教学的比重,引导学生、教师、文本展开对话,从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以期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61-01

        阅读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也是学生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随着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语文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读、悟”一体化的教学策略,深化语文课堂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朗读练习,坚持以读为本
        朗读是阅读的基本形式,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必要环节,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表面上看是将无声的语言有声化的一种单纯活动,实际上是口、眼、耳、心多感官系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正是因为多感官并驾齐驱,才使语言信息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感悟和体验。阅读教学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就能使学生受益匪浅,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气、流利地朗读,使语言符号借助朗读化作一股清泉流淌在学生心涧,变机械枯燥的阅读教学趣味化、个性化。
        如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春》中有这样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教师教学时,并没有按照既定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而是让他们自主朗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为学生的朗读提供了自主、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自我感知,从而读出个性、读出精彩。果不其然,有的学生读出了惊喜的语气、有的学生读出了欢喜的语气......。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给学生一方天地,他们就还我们一份惊喜。真正践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当然,加强朗读训练不是让学生一遍遍反复朗读,而是要有意识、有步骤地读,读出文字里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语言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这样的朗读才是有效的,才能使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朗读。



        像在上面提到的《春》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课文围绕‘春’写了哪些内容?你最喜欢哪一出景象?为什么?”既有对课文内容的概述,又有学生的个性体验,使朗读教学在问题的指引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读中感悟,加深理解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因而学生在阅读时会被文字所触动,会融入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学生只有对课文有所感、有所悟,才能获得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才能走进语言世界,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边读边悟、自读自悟,在阅读、感悟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读、比赛读、配乐读,在反复阅读中获得对文本深刻理解,启迪智慧,激活思维。这时有学生就“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提出问题:“‘似乎’是不肯定的意思,‘确凿’表示肯定,两者不合逻辑,该怎么理解?”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表示鼓励和肯定,然后组织学生再次深入阅读,找出相关语句理解这句话。有的学生认为“似乎”是因为不相见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我”对快乐的童年记忆犹新、难以忘记;还有的认为“似乎”是用大人的眼光看的,在大人眼里,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确凿”是从小孩的眼光来看的,在作者眼里,百草园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这种自读自悟的阅读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个性,使学生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感知,唤起活生生的形象,充分体验到人类语言的精华,获得美好的人文价值感受。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学生获得语言技能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在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引读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个性阅读,使他们获得多角度、多维度的阅读体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使阅读成为一项高阶段的思维活动,让语言文字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承载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获得对语文学习的进一步理解,发展语言素养。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新阅读模式,倡导学生自主阅读、个性阅读,使读悟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带动语文其它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应用个性化阅读方式研究[A].宋学菊.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9
[2]初中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A].加米娜•尼合买提.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